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寒门状元> 第三三六章 乡试(中)

第三三六章 乡试(中)(3 / 4)

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怎么写都行。但就看能不能撞上出题人和阅卷人的想法。

同一篇文章,在不同阅卷人眼中。也会出现极好和极差的情况,在别的题目上不明显,但这种题目则尤为显现。

明朝学者丘浚曾在《大学衍义补》中提到:“近年初出题,往往强截句读,破碎经义,于所不当连而连,不当断而断,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尤为琐碎。”主要就是论述关于“截搭题”的弊端。说是你出的是四书文的题目,只是语出四书文,但其实把经义给破坏了,可能连完整的意思都没有,就让考生作答,那可真是能作出许多种似是而非的答案,如何能形成确切的标准来判断考生文章的好坏?

时间一点点过去,沈溪仍旧无从下笔,他来到这世界这么久,做的文章很多。但这种连落笔点都找不到的题目却是第一次碰到。

外面有巡逻的人不时将时间相告,沈溪知道再不作答很可能会出现答不完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硬着头皮上。选择他认为最贴切的论述方向。

“有空暇多读书学习,学习若有余力,可以明理、传道、治天下”。没有破坏原本句式的意思,只是把问题从“当官”延伸开,不但是当官的人有空暇了要读书,做别的事情的同样如此,而学问做好了,不但可以当官,同样可以做别的。

沈溪虽然不知这么写行不行。但已经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释方法,没有去强行找一些理论穿凿附会。也没有强行破坏原文大意,更没有违背先贤之意。虽然这种理解方式略微平庸了些。但平庸的理解,也可以作出高调的文章来。

天色一点点昏暗下来,沈溪不得不点燃蜡烛来完成他的文章。

外面已经相继有人交卷,沈溪不知道这些人答题的质量如何,他所求的目标是要一榜中举,三千多名考生中,最后能中举的只有六十人左右,他不能跟人去拼速度,因为完全就没那必要。

等严格检查完毕之后,连句式都稍微调整过,沈溪才开始最后的誊录。等完成时,已到第三根蜡烛。

沈溪第一次感觉到科举考试的紧迫性,之前的考试,他随随便便就能完成,根本没有什么压力。

到了乡试,一天下来要做七篇文章,其中还有一篇是连论点都很难找到的怪题,能做完实属不易。

等沈溪吹灭蜡烛后,外面守卫的兵丁把负责收卷的外帘官叫过来,从门的孔洞,把沈溪的卷子收了上去。

沈溪从孔洞望出去,确定收卷官把他的卷子在木匣中摆放好,终于松了口气。

乡试最重要的第一场,到此时算是考完了,后面两场,即兴发挥即可,已经无关大局。

此时考棚之外,外帘官忙个不停,巡绰官巡视考场,收掌试卷官负责收卷并立案备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