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节(2 / 5)

然后呢?等周嘉行收复河东, 下一步矛头就对对准他们!理由不用找,一个抗旨不遵就够了。

但让他们出兵帮朝廷攻河东, 他们不甘心!

帮河东军对抗朝廷,他们又没有那个实力和胆量……

权衡利弊过后, 诸节镇只能按兵不动,暗地里诅咒周嘉行, 希望他兵败如山倒。

当然也有积极响应朝廷号召的节镇,这些节镇被其他势力打压, 处境岌岌可危,与其投靠河东军, 还不如效忠于新朝。

正所谓天无二日, 土无二王,家无二主, 尊无二上。长公主占了大义, 名正言顺, 民心所向,新朝乃正统,又有周嘉行坐镇,俨然不可撼动,这时候不投,不是傻么?

和暴跳如雷的各地节镇之主一样,诏书送抵江州时,周家族老也气得发指眦裂,差点撕碎诏书。

周嘉行就这样舍弃了自己的姓氏——他不称帝,那不就代表周家先祖永远不可能被追封为帝?

他们不相信有人能够大方到连帝位都不要,商议过后,决定派人进京打探情况,看能不能说服周嘉行的幕僚去劝他改变主意。

……

做皇帝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想做什么不用自己操心,还没开口呢,身边一堆聪明人早已经帮你预备得妥妥当当。

宫中最聪明、最机灵的女官、内侍簇拥在周围,登基以后,九宁反而比以前更清闲了。

当然,如果像李曦那样多疑,或者像李昭那样多思,时时刻刻都在提防身边的人,生怕聪明人设计陷害自己,那么就会真的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面对身份上的转变,九宁决定以不变应万变:难得糊涂。

想勾心斗角,可以,先把正事办好了。

忠心什么的,她不强求,只要臣子能干实事、肯干实事、是有真才实学之人,都可以任用。

她下旨放了周嘉行抓起来的那三个人,哪怕这三人此后数次上疏对她冷嘲热讽。

随他们反对去吧,反正她已经是皇帝了。

和她的宽宏相比,反倒是被授予舍人一职的雍王李昭开始展现出他决绝狠辣的一面。

之前他就想过要整顿朝政,改革税法,力矫之前的种种弊政,讨伐藩镇,平定天下。但是当时的他只能调动几十个内侍、亲兵,连几个宦官都斗不过,更别提去讨伐藩镇,而且他对民生了解不深,所有计划只有空想,其中大部分空想还过于理想化。

和周嘉行达成共识以后,李昭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花了十天时间整理了一道奏疏,洋洋洒洒几千字阐述自己的构想,呈送至九宁案头。

九宁命回京的多弟在第二天的小朝会上当众读出这份奏疏,满朝震动。

李昭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