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节(3 / 4)

脸色一沉。

……

周嘉行接到一份战报,朝众人颔首致意,出了内殿。

皇甫超站在廊下,看他出来,上前几步,附耳小声说了几句话。

周嘉行点点头,吩咐他几句。

皇甫超神色严峻,记下他的话,告退。

周嘉行负手而立,眺望九宁所居寝宫的方向。

“河东军有异动?”

周嘉暄不知什么时候走了出来,站在他身后,问。

周嘉行没有回头,道:“宣武镇出兵助阵河东军。”

宣武镇和河东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是他们早就料到的。

周嘉暄顺着周嘉行的视线望向伫立在台矶上的寝宫,“你这么做,观音奴高兴吗?”

“在你眼里,她一直是周家小娘子。”周嘉行脸上依旧是那副神情,道,“她不是,她现在是君王。”

周嘉暄语气一滞。

是啊,她现在是皇帝,不再是他的观音奴了。

……

卢公被李昭气了个半死,又被周都督嘲笑了一通,气得差点呕血。

九宁怕卢公真气出个好歹来,吩咐内侍送了他一些补身的药材,以示安抚。

周都督哈哈大笑:“他也有今天!”

卢公坚定维护世家的利益,如今被自己一直看好的雍王针对,还辩不倒对方,心情可想而知。

九宁告诉周都督十一郎的事,“十一哥跟着精骑做先锋,现在人在河中府。”

周都督不知道想到什么,笑了笑,“十一郎倒是最看得开的……他有福气。”

祖孙俩谈笑了几句,周都督看着九宁,目光含笑,“二郎要是欺负你,告诉阿翁,虽然阿翁现在老了,还是能帮你出气的。”

九宁笑着道:“阿翁总是偏心我。”

周都督笑笑,想拍拍她,想起她现在的身份,收回手。

虽然二郎不会认祖归宗,不过九宁肯认他就够了,他还是她的阿翁。

……

虽说大战在前,但因为内外有大军驻守,京畿周围又以恢复秩序和生产,流亡在外的世家、官员纷纷赶回长安,城内气氛并不沉重。

因为九宁即将大婚,民间百姓热情高涨。世家、豪族和官员们如何奉承且不必说,百姓也不甘落后,每日有人自发挑着一担担礼物送往京城,各里坊民众欢欣鼓舞,期盼九宁和周嘉行早日成婚,然后顺利生下继承人。

周嘉行仍然忙着讨伐河东军的事,每天依旧忙。

九宁比他清闲得多。

前有李昭天天和群臣互撕,后有归京的官员和新晋为争取周嘉行的重用而绞尽脑汁勾心斗角,她稳坐高位看热闹,时不时挑几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