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3 / 4)

所以,讲中文的男人口中“那个人”应该说的是宋猷烈了。

这边,裁缝店师傅正在苗头苦干,一边帮忙打手的女学徒魂俨然被电视机里的青年勾走了。

真是……真是……

背后的男声又说了一句:“曾经有过那么一天,我和电视里的年轻人共享过一包香烟。”

张纯情心里有小小的讶异,让她讶异地不是男子说的话,而是男子的声音听起来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的男声之后,是女声:“年轻人?说得你好像很老似的。”

同样是中文,女声的声线很柔和,柔柔的懒懒的,像洒落在向日葵上的秋日,看着听着忍不住身体一歪,头枕在草地上,困了就睡觉不困就继续看天。

“不信我的话?就因为翻遍全身也筹不齐一顿饭钱?而电视里的年轻人是乘坐专人飞机离开现场的?”男人很不高兴。

女人一本正经:“我没说不相信你,我发誓。”

片刻。

“顾澜生,电视里的年轻人我也认识,如果我告诉你,只要我一通电话,就可以让他飞奔过来,给我系鞋带你信吗?”女人说。

看来,不仅只有约翰内斯堡的女人会犯蠢,张纯情摇头。

重新迈开脚步。

“顾澜生,我刚刚可是表达了我对你的信任,现在该你了。”

背后那对男女声音被夜风越拉越远。

依稀,风里送来——

“你这是在变相告诉我,你鞋带松了?”

经过街道转角,张纯情回过头。

晕黄路灯下,男人在给女人系鞋带,女人正仰起头,外套帽子往后滑落些许,从帽子里滑落的长发在夜风中如柔软的黑色缎条。

次日,《城市报》和《星期日时报》像约好一般,都在新一期头版头条刊登了宋猷烈的相关信息。

《城市报》刊登的是对宋猷烈的专访文章,文章作者为屡获殊荣的媒体人科莱,文章文笔流畅,采访内容一问一答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

较为遗憾地是,文章没配上受采访者的个人图片。

这个遗憾在稍后发行的《星期日时报》得到了弥补,看,出现在《星期日周报》头版头条人物不是宋猷烈吗?只是这个拍摄角度看着很变扭。

这个变扭的拍摄角度到了熟悉拍摄手法的人眼就变得理所当然,照片一看就是来自于偷拍。

要在四十六层楼上拍到宋猷烈和他朋友聚会的照片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说,采用航拍器再加上望眼镜。

但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拍宋猷烈和他友人聚会呢?细细研究后明白了,聚会上和宋猷烈互动良好地是某公益组织的负责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