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1 / 9)

那封电报结尾上的署名,表明了这个命令是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亲自下的命令。鉴于总参谋部对这些中国同志的重视,作为格鲁乌在远东军区负责人的科瓦廖夫决定亲自出马。

至于作为阿巴那谢克大将的私人代表,只是一个捎带的工作。来调查杨震所部究竟是不是像阿巴那谢克大将汇报的那样,无论是训练、战斗力还是其他方面,有没有可以协助苏联红军在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全面爆发的日苏战争时,击败日本法西斯的实力。这才是他冒险进入满洲的真实意图。

与苏联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相比,作为苏军最大的秘密情报机构的格鲁乌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而显得默默无闻。但并不代表着他的那些情报人员,也是一群吃干饭的。

而科瓦廖夫能在年纪轻轻的情况之下,不仅未收肃反的影响,甚至还一路青云直上,被任命为一个重要情报区域的总负责人。固然与斯大林对苏军的大清洗中杀害了大批的高级军官,甚至优秀的情报人员有关。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了其本人绝对有过人的才干。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情报员,科瓦廖夫与杨震见面的第一眼就品味出这个年轻的司令员绝对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且绝对是一个高傲的人。虽然他的民族性表现的很理智,也很克制。

虽然他表现的很现实,也很圆滑。但科瓦廖夫却是早就敏锐的发现,他骨子里的傲气。

但科瓦廖夫还是在他见到那批被内务人民委员部以次充好,顶账的报废武器后脸上的表情中敏锐的感觉到了杨震的为人性格。要强、有血性、而且性格坚韧,自尊心极强。而且为人极为现实、脚踏实地,从不寄希望于幻想与别人身上。这是科瓦廖夫对杨震的第一印象。

他不像其他抗联军官那样,直接向苏联方面提供援助的要求,而是宁愿勒紧裤腰带,积攒下黄金去购买。并通过自行设计的性能优良武器其等价交换。

购买与交换的物资,也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军工生产线。这说明他很重视保持其独立性,并不希望过于依靠苏联方面。更说明了他有很强的自尊心,不希望被人轻视。

在科瓦廖夫看来,这样的人很难被控制。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是眼下时局艰难的满洲抗日武装最需要的。

虽然还没有见到杨震的部下,但科瓦廖夫却从兵工厂的警卫部队身上,看出其虽然经验还有些稚嫩,还有些不成熟,但绝对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科瓦廖夫最后装醉的时候说的那番话,的确是实情。但他说这番话的意思并不是要告诉杨震中央代表团抵达的时间。他是想通过观察杨震知道这件事后脸上的表情,得到一些有关他对其中央的态度。

只是让他有些失望的是,这个家伙在听完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