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但涉及到战俘交换的问题上,苏联人却是很头疼。日本人提出一对一的交换,而苏联人手中压根就没有那么多的日本俘虏。
与被俘数量虽然不算庞大,但也高达数百人的苏军战俘相比,苏军手中的八十多名日军俘虏的数量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要是按照日方要求的一对一的交换,连零头都不够。
作为参战主力的二十三师团以及后增援的第七师团,可不是第四师团这样的软脚蟹。抱着炸药包与苏军坦克同归于尽的大有人在。尽管双方激战达数月之久,但苏军抓到的战俘数量并不多。而且被俘的日军战俘中有人担心回国会受到报复,不想回去的也大有人在。
当年一二八事变,日军对被俘官兵的处置在日军之中早已经不是秘闻。军官被逼自杀,士兵被发配到北海道做苦役。这在日军之中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很是知道自己回去下场的日军战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居然不想回国遭罪。
小鬼子作战的时候有些死心眼,轻易不会投降。但一旦被俘之后,心思却比谁都活跃。虽然因为服从性强,可以称得上的是世界上最好管理的战俘。但并不代表这些人愿意回去遭罪。
基于某些方面的特殊需要,苏军方面也不打算将不愿意返回的战俘强行遣返。这就造成了日苏双方可以交换的战俘数量差距更大。为了弥补这个数量上的差距,尽快将自己被俘的人员换回来。在远东军区的示意之下,科瓦廖夫向眼下正与日军激战的杨震提出了索要日军战俘的要求。
对于科瓦廖夫的这个并不过分的要求,杨震在与其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也就答应了。这才有了派人去劝降的事情发生。况且杨震现在也需要日军战俘,去鹤立下煤矿。以改变鹤立地区煤矿矿工被自己补充进部队,而矿工短缺到了极点的局面。毕竟与苏联的合同可以拖延,但是终归还是要完成的。
对于杨震来说,活的日军战俘比死的要值钱的多。不过他也就对七十联队这样第四师团出身的日军会这么做。对于那些决死精神异常强烈的其他日军师团来说,他才不会冒着弄不好被反咬一口的危险,去琢磨怎么抓活的。
那个去劝降的战俘虽然没有达到让七十联队残部全部放下武器的目的,但至少也带回了五六十不想在打下去,主动投诚的日军战俘。甚至其中还有两名少尉军官。虽说数量少了点,但也聊胜于无。而且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是吗?
劝降完毕后,杨震觉得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剩下的日军既然还在死撑着,那也就别怪他不珍惜这些在他眼中已经成了可以用来交换物品的日军了。等接到在前沿的陶净非劝降工作已经完成的汇报后,杨震直接拿起电话下达了总攻击令。
不过下达了攻击令归攻击令,但杨震却在临战前将刘长顺的二旅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