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节(5 / 10)

届毕业生不过七八十余人。

但也就是这仅有的不到百余名铁路建筑、机电工程、冶金、机械、化学等毕业生,对于杨震来说却是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至少在关内动员的大学毕业生抵达之前,他手头上拥有了一批高级知识分子。

同时杨震还让四纵政治部从还滞留在哈尔滨的原来俄文班的毕业生以及往届中,招收一部分愿意参军的人。之前采取俄式授课法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籍学生共有三百多人,杨震就不相信这些学生都去留学或是都愿意死心塌地的为日本人效力。

虽然哈尔滨的地下党经受了日伪的反复破坏,但始终还在勉强的维持活动着。尤其几个大学中,地下党还是有一定活动力量的。为了能得到隶属北满省委的哈尔滨地下市委全力配合,杨震特地在进入哈尔滨的时候,将哈尔滨地下党的顶头上司北满省委书记冯仲云也带了过来。

尽管杨震很珍惜这批人才,但是在目前复杂的形势之下必要甄别的还是要必须做的。尤其在日伪当局对在他们不择手段压制之下,依旧考上大学的学生严密控制的情况之下,甄别工作还是不能缺少的。

而且在杨震的规划之中,青年这些人大部分经过培训后,都要进入军工部门工作。甚至要参与目前军区正在秘密研制的几种绝密装备。一旦里面混进了日伪特务,那后果就相当的严重了。

第589章 沉不住气的第九师团

在地下党的配合之下,甄别的行动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仅仅三天的时间,应往届毕业生中就甄别出一百三十多人。除了中国籍的应届毕业生七八十多人几乎全部通过甄别之外,还从之前的历届中国籍毕业生中甄别了四十多人。

这批正规的理工科毕业的学生,对于杨震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的抗联来说,无异于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是急需的机械和电气专业、化学的毕业生,虽不能说完全满足需要,但是却解了燃眉之急。

正是因为由于这次选拔了这么一大批部队急需的年轻有为的男女技术干部进入到部队工作。对于马其昌要求一名工科学生的要求,郭邴勋不仅给予了满足,还超额给予了满足。

郭邴勋从刚刚入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之中,一下子给他调拨了六名军装还没有穿热乎的,刚刚入伍三天的青年学生,以及一名中国籍的教师。还有火车司机,也全部是从老根据地内经过精挑细选的,乘飞机空运过来的。

至于这个本应该是最难弄到的技术资料,实际上却是最简单的郭邴勋早在将心思动到这几门缴获的日军重炮上的时候,就让跟随四纵活动的军区情报部第一处,抓紧时间审讯在睡梦之中稀里糊涂做了俘虏的日军随车炮兵。

为了尽快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料,在郭邴勋的命令之下,专门负责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