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本身的教学水平限制,使得各个根据地的军事干部与杨震的要求相比,差的太远。
用在延安时候,天天陪杨震去抗大授课的李明博私底下的话来说,政治教育水平是很高,比抗联的水平高多了。但军事教育水平,充其量也就是咱们团级教导队的水平。尽管杨震因为这句话,狠狠的收拾了一顿李明博。但在私下,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抗大与自己想象的水平差的太多。
当然按照杨震想当然,这个时候的抗大至少应该是相当于后世的国防大学。等到了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当然你让即没有飞机,也没有坦克,甚至连火炮都没有几门。更没有指挥过类似作战的专门人才的中央,去讲授大兵团机械化合成作战,的确是强人所难了。
别说条件简陋的抗大,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的陆军大学,都没有这个能力。这所抗日大学,讲授的主要是适合目前十八集团军发展的敌后游击战。至于大兵团作战,在眼下部队还没有这个能力去的打的情况之下,教授这些也没有必要。
但部队的基层军事干部的指挥能力,需要加强却是一个实质的问题。实战经验丰富,不代表战术理论也强。作为基层的带兵人,各级军事干部,在兵力配置,火力部署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
第718章 远水救不了近火
几个干部虽然有些不是很情愿,毕竟都这个级别了,还要和一个小排长去学东西,换了谁都不高兴。但看了看杨震的脸色,最终还是都没有说什么,跟着李明博去整编部队和临阵磨枪了。几个干部的离开,让杨震身边立马清净了很多。
看着几个干部离开的背影,杨震摇了摇头,转头又看向了地图。心中却隐隐的有些为那边一直还没有联络上的军部和主力担心。虽说这个会议相对于自己之前在东北的作风相比,开的时间虽然有些拖沓。但是时间并不长,最多也不过半个多小时。
如果不是为了让这些干部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若是按照杨震在东北的作风,最多也就是十五分钟。虽说会议持续时间不长,但毕竟也持续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时间过去了,那边还没有能和军部以及主力联系上,这多少让杨震有些担心。
尽管内心多少有些焦虑,但是为了稳定部队的情绪,杨震却不能在脸上有任何担心的表情。只能将那份浓浓的担忧,放在心里面。尽管有些犹豫,但在又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后,依旧未能见到军部电报的杨震,还是让张子雄去李慧兰那边询问一下。
看到回来汇报的张子雄摇头的样子,杨震手指习惯性的敲了敲了地图。沉思良久,还是来到了电台的位置。当看到正在不断呼叫军部的李慧兰后,杨震张了张嘴,却是最终还是一言未发。就静静的站在李慧兰的身后,等待着呼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