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被日军严密封锁芜湖至苏南的长江一线,对于江北部队的救援,形成了一道几乎是难以逾越的屏障。长江这道整个哺育了大半个中国,也是中国最富裕的母亲河,此时却成为皖南部队北移的一到生死之河。
杨震来后,一直很关注日军对长江一线的封锁。他从更方面情报已经知道,在得知新四军即将北移的消息后,日军将海军驻长江特遣舰队上到武汉,下到上海,近千里江面上的舰艇,只要能够调动的全部调到芜湖至于南京的江面上。
芜湖到南京几百公里的江面上,密布大大小小的近百艘从驱逐舰,海防舰、炮舰到炮艇的日军舰艇。日军甚至将驻上海的部分中国方面舰队舰艇,只要能够行驶到芜湖段江面的舰艇也调到了这段江面。
除了调集了大量海军舰艇之外,驻武汉、芜湖、南京的日军航空兵也出动每天出动大量的飞机,配合海军在长江上巡航。日军以其绝对的海空优势,再加上驻南京至芜湖一线的日军十五师团,在长江两岸构成了一张大网。
单单依靠木船渡江,别说大部队渡江。就是小部队也很难在日军如此严密的封锁之下,渡过宽阔的江面。长江江面太宽阔了,这对于拥有现代化海军的日本人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事情。但对于只要木船渡江的新四军来说,无疑极大的增加了渡江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之下,江北的部队很难及时增援江南。即便利用夜色掩护,能偷渡过来一部分部队,但能不能起到作用还两说。退一万步说,即便能突破日军防线。但等江北部队千里迢迢,穿过日军封锁区赶到皖南,恐怕皖南部队早就全军覆灭了。
所以对于中央的那个命令,杨震知道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实际上江北部队,不可能能给予自己任何的支援。自己到皖南之后,几乎是等于拿七千多作战部队,与三战区几万大军孤军作战。
第719章 改变路线
此次两军大打出手,虽然三战区并未有意与日军相互配合,但杨震知道只要战斗一打起来起来,实际上皖南部队是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日军绝对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对于周边的每个敌对的势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不是皖南部队可以抗衡的。
尽管形势如此的恶劣,明知道要在面临优势敌军的情况之下孤军作战,但杨震还是来了。不为了别的,就为了皖南部队这九千多干部、战士,以及军部那些怀着一腔热血来抗日救国的知识分子和爱国华侨。
自从离开云岭军部后,无论形势多么危险,杨震也没有害怕和胆怯过。更是从来没有担心过皖南部队会不会在自己的指挥之下,重蹈后世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覆辙。但今天迟迟无法与军部联络上,却是让他多少显得焦躁难安。
对于三战区的几万大军,杨震没有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