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节(1 / 10)

“其实去南兴安或是留在双城一线接替杜开山的最适合人选,马春生应该算是最适合的一个。这个家伙无论是灵活性还是应变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其战术运用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迅速的调整和改变。”

“战法诡异多变不说,在南兴安一线那种相对复杂的地形之下,对付日军无疑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不过这个家伙那里都好,除了上面的两点之外,就是胆子太大了。要是给他一根足够长的竹竿子,他能连天都敢去捅破。放的太远了,实在不让人放心。”

“只是可惜他一直担任参谋长,没有担任过师长,更没有在师长任上独立指挥过作战。独挡一面的机会不多,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欠缺。即便是在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的任上,也多是指挥渗透与反渗透作战为主。”

“相对来说,统筹全局的经验还是差了一下,实际指挥部队的经验也略微显得有些不足。调他去南兴安一线,恐怕影响战局的进展。否则调马春生去南兴安接替王光宇,到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杨震在这边在哈尔滨与郭邴勋商议将杜开山调到南兴安一线,那边此时已经将指挥部迁移到了拉林河南岸,扶余境内温泉堡的杜开山却是因为战局的受挫而极为火大,已经几次摔了帽子。

扶余战线上不像陈翰章与王效明那里,要么都是山地,要么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虽然有天然的湖泊、沼泽、湿地等作为屏障,但是地形来说相对要简单的多。而且陈翰章在前郭一线,虽说湖泊、沼泽地较多,但是其中总是有道路可以利用的。

而杜开山在扶余境内的攻势,地形也相对较为平坦。但是他的攻击路线上,却处于拉林河两岸河网地带。虽说东北的河流不像江南那样的密集,但是却不利于坦克的运用。尤其是在缺乏军用浮桥的情况之下,作为突击主力的坦克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此时的拉林河正处于汛期,河面宽不说水流量也相当的大。在第一波次的部队登岸后,后续大部队的运送速度相对来说要缓慢的多。在加上日军远程炮火的拦截,也造成了前后兵力在使用上的脱节。

在双城正面发起攻击,作战地域分别位于扶余境内和榆树境内七、九两个抗联之中,也算是头等的主力师,居然在突破拉林河南岸日军一线阵地后,面对日军第七师团近似极度疯狂反击之下,攻势全部受挫。

大半天的攻击下来,两个师的兵力,进展最大的也不过深入预定作战区域二十公里。而且大半天的作战,使得两个师的伤亡都不轻。七师仅仅在午后的作战之中,就付出了近千伤亡的代价。

而担任榆树境内强渡任务的九师,则在突破日军一线阵地时候,遭遇到了整个战线上日军最顽强的抵抗。其先头团由于日军的疯狂抵抗,在突破拉林河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