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要的防御地域,这里山川、草原交替的地形远胜于一马平川的乌珠穆沁草原。所以关东军一直将这里作为西满的主要防御带。为了所谓的对苏作战,关东军在这里可是没有少下苦心。
虽说这里的工事不如其在东满的各个要塞坚固,也没有像东满各个要塞群那样,将整个山体都挖空。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所谓的国境筑垒地域,但是至少在坚固上还是不错的。而且这种纯防御型的工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各种守备措施极为齐全。除了表面上的各种防御工事之外,大量的交通壕都隐蔽在地下。
其中永备工事虽然不多,工事的厚度和坚固性与东满的那些要塞压根就没有办法相比。但是半永备工事却很多,野战工事也极为完备。而且暗堡的数量,相当的多。各种反坦克障碍,也相当的齐全。这些工事明堡与暗堡,表面阵地与地下工事相互结合,给王光宇带来的不仅仅是麻烦,还有伤亡数字。
这个二十三师团,到底是在诺门罕战场上吃过苏军装甲攻势大亏的师团。在应对自己坦克攻势的时候,办法明显要多一些。不像其他日军师团那样,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时候,动不动就来一个肉弹攻势。而且该师团在移防林西之后,在原有的碉堡群的基础上,通过抓捕大量的平民,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壕沟和水泥反坦克锥。
同时,可用于反坦克的平射炮配备数量,居然比一般日军正规师团多出一倍来,并装备有新式的反坦克炮。燃烧瓶和其他反坦克武器,数量准备的也很充分。在诺门罕吃过大亏之后,这个二十三师团在对付坦克方面明显下了不少的苦心。至少反装甲集群攻势的战术演练,要比一般的日军师团熟练的多,办法也多一些。
在林西一线,王光宇还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在之前与日军作战从没有见过的反坦克地雷。其中除了日军制式的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之外,还有不少还是进口的德国制造的反坦克地雷。这些德国造的反坦克地雷,威力大、设计先进。
这些德国造的反坦克地雷,不仅其起爆方式多样。对付坦克的威力,也远比日军的九三式反坦克地雷威力要大的多。这对抗联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状况。配属迂回部队的装甲旅,一个ba式装甲车排,就因为误入日军雷场,而全部被炸毁。
不仅在林西战场上出现了德国造的反坦克地雷,王光宇还在战斗之中发现了二十三师团使用了一种的反坦克火炮。这种目前还没有搞清楚什么型号,口径在五十毫米的反坦克炮,比日军使用的最新式四十七毫米反坦克炮,无论是性能还是威力,明显要大的多。
虽说数量不多,只有四门。但是给装甲部队带来的麻烦,却远比数量比他多的四十七毫米反坦克炮和三十七毫米速射炮多。虽说自己的坦克都经过改进,炮塔和车身,除了原有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