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参加举试?”丑欢欢不可思议的看着他,“你知道,举试有多难吗?”
“我当然知道,虽然难,但我想试试。”楚易认真道。
如果之前丑欢欢很讨厌楚易,因为这件事不那么讨厌他,那么,听到楚易要参加举试后,他比之前更讨厌楚易了。
这是因为,举试乃是天书院主办的考试,三年一届,跟大唐的科举刚好错开,科举是十年一次,却要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道门槛。
科举应试,自大周开始,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自然是参加科举,即便只是过了院试,那能够混个出身。
能过乡试、会试、殿试的,那肯定是大才,自古以来,便受人敬仰,尤其是殿试的三甲,状元、榜眼和探花,可谓登峰造极。
跟科举漫长的十年一届相比,天书院的举试则不同于科举,但是天书院的举试更加严格,三年一次,天下人可前来应试。
也是大唐太宗皇帝首开先例,就怕十年一届的科举,会遗漏人才,才在天书院,三年举办一次举试。
这三年一次的举试,跟科举相同的地方是什么都考,但不同的是,举试不允许任何官员参与,完全由天书院的教谕评判,凡是不合格者,全都会被刷下去,并且永远都不能参加第二次,科举则不同,哪怕是八十岁的老翁,都可以参加。
自太宗皇帝开举试以来,天书院一共就取过三个人,都是一千年一出的大才,而且他们也都不负所望,在他们的时代里,开创了盛世。
但自这三人之后,已经有数百年没有人成功的夺得头名,并且被天书院的教谕所认可。
到如今,参加举试的,不是那种自负过高的人,便是一些想一步登天,拼运气的,而丑欢欢对这两种人,都不喜欢。
楚易要想踏入大唐的权利中心,大可苦读十年,参加科举就是,即便不成,也受人尊重,参加举试,自然就有拼运气,搏出位的意图,不被他看好。
原本,丑欢欢是想酸了他几句,最后还是咽了回去,一副你爱怎样怎样的表情。
接下来马车里便一片沉寂,直到一座酒肆前,丑欢欢下了车,也没跟他说话。
正是饷午,酒楼里的食客极多,声音很是嘈杂,丑欢欢刚进去,便有小厮前来招呼,并领着他去了楼上。
雅致的包间里,几个贵公子正互相寒暄,见丑欢欢进门,纷纷上前攀谈,他却是一副孔雀开屏的模样,坐到了一侧。
看到楚易出现,杜东明微微一惊,随即一脸喜色,不理会丑欢欢,赶紧把楚易拉了过来,介绍道:“来来来,诸位兄台,我来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我之前说起的宣州天才符纹师,年纪轻轻,便是地品魂井,前途无量的楚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