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百骑司衙门内,杨朔正查看着各地送来的情报,这里面汇集着整个大唐的情况,在这里可以监察除了长城军外的一切动静,身为百骑司主的杨朔便是人皇的眼睛。
在这种大战将起的时刻,百骑司的情报传递便显得更加繁忙,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情报,都会入杨朔的法眼。
看完了将近半个月的消息,杨朔打开了最近情报,大致没有什么问题后,他便整理起来,准备去给人皇汇报。
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个情报时,顿时皱起了眉头,这情报是关于关中的动静。按理说这个时候,关中有什么动静,都比不上南方的事大,一切都得推到后面。
可杨朔拿着这情报看了许久,随即陷入了沉默,关中是大唐的腹地,也是大唐的起家之地,这里孕育了无数人杰,跟南方的战事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来人啊,把这份情报监察的密探给本司主寻来。”杨朔下令道。
半个时辰后,一名长相平庸的密探走了进来,杨朔问道:“这份情报是你递上来的?”
那密探看了一眼,点了点头,杨朔又问道:“你所说的可属实?”
“基本属实,属下以为,此事应该是丽竞门操办。”那密探说道。
杨朔顿时皱起了眉头,这份情报的内容很简单,关中平原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怪人,他们牵着马,拿着兵器和包袱,一路往南而去,有人问他们去干什么,他们就回答,去赴国难。
路人自然是一笑了之,毕竟这些人都上了年纪,最年轻的也有个五十好几,赴国难?不去做累赘就不错了,而且也没听说过人皇募兵的消息,以为他们是自发的。
如果仅仅只是一撮人,或许也不会引起百骑司的注意,可这些人汇聚到一起,却足以组成一支大军,尽管他们并没有有意的汇合到一起,碰上了也只是打个照面,便默默赶路了。
“查了他们的身份吗?”杨朔问道。
“属下查过了,这些人都是终生传役的府兵,太宗皇帝留有遗训,不可收缴他们的兵器,所以,即便名面上已经没有府兵,可实际上关中人历代都有传承,而且以此为荣。”这名密探回道。
“终生传役,府兵!”杨朔感到很是震撼。
想当年大唐立国,内忧外患,太宗皇帝凭借关中府兵,纵横天下,打下了大唐偌大基业,在太宗皇帝逝去的一千年里,府兵在大唐早已名存实亡,但谁都知道,大唐的天下,就是这些府兵打下来的,他们也是大唐的魂。
杨朔之所以感觉到震撼,那是因为这已经是三千年之后了,他没想到关中府兵的传役,到现在都没有结束。
更让他感觉到害怕的是,这些人竟然会响应来自丽竞门的命令,密探那一句“他们以此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