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点点头没说话,握紧手中的步枪。
这段时间因为盟军在英吉利海峡活动频繁,意大利境内的精锐部队已经调走,留在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大多都是二线,或者三线部队。
就算二线三线,眼前这支德军的素质也不错,最起码在行军的时候队形整齐,节奏一致,看上去挺不错。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算是精锐部队,难怪德国人可以横扫欧洲。
不过能看得出来,现在德国人的情况确实不怎么好,眼前这支德军,大部分士兵装备的还是毛瑟步枪,只有部分军官才装备了德军最新式的突击步枪。
机枪的数量也很少,而且不是最新式的MG42,是型号老旧的MG08,这是德军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机枪,也不知道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人到底藏起来多少。
南部非洲这边对付轻装步兵很有心得,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是大杀器,空降兵们装备了很多,配备到连一级。
也正经的野战火炮相比,迫击炮的威力不大。
不过数量可以弥补质量,当数十门迫击炮一起开火的时候,瞬间火力强度足够让一支轻装步兵崩溃。
德国人还是很强的,基层军官素质很高,迫击炮弹还在空中呼啸,德军军官第一时间指挥部队疏散。
已经晚了。
南部非洲炮兵素质更高,火力全开情况下,能把迫击炮打出类似榴弹发射器的效果。
更何况还有真正的榴弹发射器参战,于是这支德军部队就彻底倒霉。
战争进行到现在,方式已经不再是一战时期的那种人海战术,武器装备带来的优势根本不是血肉之躯能够抗衡的。
几乎就在一瞬间,不远处的德军部队就被火焰和硝烟吞没,口径不超过80毫米的迫击炮,威力跟动辄几十厘米的舰炮确实不能比,可即便口径最小的迫击炮,杀伤范围也有个十几米。
德军在行军的时候队形密集,这种队形最有利于发挥炮弹的杀伤力。
军官在行军的时候,基本上都走在队列之外,这又给了精确射手们充分的发挥机会。
威利经验丰富,从战斗爆发到战斗结束,只清空了一个弹匣,两个战果。
布莱克根本没找到开枪的机会,因为每当他找到一个目标,目标总是被人先一步击倒。
战斗爆发的很突然,结束的更突然,前后不超过一分钟,这支人数大约200人的部队就横尸遍地,伤亡殆尽。
这下连威利都没了说话的心情。
“这仗打得一点也不刺激——”米立夫失望,他刚才还幻想着奇迹出现,一人大杀四方,然后浑身挂满军功章荣归故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