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乐以公务繁忙没时间婉拒。
现在戴高乐终于意识到舆论的作用,可惜已经晚了,跟雷纳德这样的富豪相比,戴高乐没有超能力。
即便是为了讨好雷纳德,让雷纳德继续捐钱,《费加罗报》也不报道太多有关戴高乐的新闻。
就算有,有关戴高乐的新闻也很难出现在报纸上。
而且记者这个职业,最讨厌的地方在于可与发挥的空间巨大,同样一句话,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这是记者和编辑们最擅长的。
“一个注定失败的人不值得我们浪费精力,与其给戴高乐将军做专访,不如派人去德国给贝当元帅做专访。”弗朗西斯科擅长抓新闻,贝当缺席审判被判死刑,如果有机会的话,弗朗西斯科很想当面问问贝当的心情。
“我不去!”亨利警惕,果断拒绝。
德国还在打仗呢,盟军刚刚攻入德国,这时候去采访贝当,兵荒马乱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得多遗憾。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总之下个礼拜,我要看到贝当元帅的专访出现在报纸上。”弗朗西斯科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上帝啊,你又逼着我编造假新闻——”亨利痛苦,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没有新闻可以制造新闻嘛,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媒体人,亨利就算见不到贝当,也知道贝当会怎么说。
无非就是身不由己啊,曲线救国啊,身在曹营心在汉啊等等。
上一个这么说的人已经被枪决了。
“没谁逼你,你只是在完成你的工作。”弗朗西斯科端茶送客,赶紧回去写稿子吧。
从这一天开始,关于雷纳德·卡佩的新闻频繁出现在各大报社。
与之相对的,戴高乐已经失去收复巴黎的光环,名字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低。
法国人就是这么喜新厌旧。
雷纳德不仅买通了媒体,还花大价钱印刷了无数海报,贴遍巴黎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印有雷纳德·卡佩名字的周边也开始在市场上销售,比如围巾,绒线帽,甚至外套等等。
这些周边都来自南部非洲。
众所周知,南部非洲是羊毛大国,法国对于纺织品的需求一直都很强烈,让人意外的是,印有雷纳德名字的这些周边,质量都相当好,关键价格低廉,《费加罗报》请商人进行评估,发现售价连成本都不够。
这根本就是降维打击嘛。
当雷纳德的名字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的时候,雷纳德又做了一件让所有法国人交口称赞的事。
上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法国政府给老兵的抚恤金却还没有结算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