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1 / 4)

其实倒不是大刘氏不想过来插一手,是向达事先稳住了自己的老娘,不让她多管冯莺的闲事。向达是想着等映红搬到这边来了,自己有的是机会打探情形,没必要这个时候探头探脑的惹的冯莺不喜。因为向达这些天看出来了,只要冯莺一不高兴,就会“忘了”给自己零花钱。要不然他自己一个月十几两银子的俸禄,别说给通房打金钗了,就是请上峰去稍好一点的酒楼吃顿饭都不够。

向达能在衙门里十分吃的开,除了本身脑子还算灵活之外就是因为有银子开道。时不时请同僚们喝喝茶吃个酒什么的,三节两寿从不落下,同僚们“吃人嘴短”自然不好和他翻脸,加上他的岳家得力,就连上峰也对他多看几眼。

原主在的时候自然不会让向达面临无钱可用的境地,只要向达的小厮来回说没钱了,立马就给,虽然每次就三五十两,搁不住三天两头的要啊。冯莺前些时候看了一下账册,发现光向达每月在外头的交际应酬就要花上百两,多的时候近二百,简直就是心疼的滴血关键是这个渣男花了人家的银子还对人家不好,真是可恶。于是向达的小厮再来要银子的时候,冯莺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辞,不是家里要预备节礼手头银钱不宽裕就是地租没有收上来,总之要十回就给三四回。

如此自然惹的向达不乐意,他倒是委婉的说过两回,但是冯莺干脆把家里的账册往桌子上一丢:“相公要是觉得我管家不利,不如另请高明吧。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咱家里如今都花的哪里的银子相公心里也清楚。家里的出产你也知道,一年到头不过一两千银子,如果相公那边花的多些家里就有无数的窟窿,若是嫌弃我,干脆把我休了再娶个嫁妆丰厚的过来贴补吧!”

类似的话说了两回,向达就再也不提这茬了。但他可不是真的心疼媳妇嫁妆银子,而是觉得这个媳妇不听话了,想要“另辟蹊径”,所以才把主意打到碧莲身上。

冯莺原就没打算和这个男人耗上一辈子,所以就算是看透了他的心思也懒的搭理他。只是偶尔闲下来也会考虑碧莲的将来。

在她的私房即将整理好的时候,冯莺终于等来了程府的信。田氏派了孙嬷嬷送了些新鲜瓜果过来。冯莺估摸着姨妈肯定还有别的交代,于是就亲自接待了孙嬷嬷。果然,说了几句家常之后,孙嬷嬷便说起了闲话:“我们府上那个表姑奶奶,就是跟您同姓的那个,原本不是身子不适吗?那天请了白云观有名的云高师太给瞧了瞧,说是表姑奶奶的命格弱,而京城之中贵人多贵气重,她在这里受不住。以前她待在我们家老太太身边,有老太太的福气护着还不碍事,后来打成了亲离开老太太身边可不就越来越差了……”

冯莺压下有些激动的心情,扬眉问:“那可有没有什么化解的法子?”

孙嬷嬷笑着回道:“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