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安排
房嬷嬷所说的国公爷只能是定国公,难不成就连原主的亲生父亲也为了银子想要害她的性命?
见冯莺皱着眉头有些不信的样子,房嬷嬷低声说:“不是六七万,是六七十万。”
冯莺顿时惊呆了:“怎么会有这么多?我娘哪来的这么多银子?”自从知道小田氏的经历之后,冯莺就不愿再称她“姨娘”。
房嬷嬷见她如此也不再称呼旧主为“姨娘”,在她心里,这个称呼是对小田氏的屈辱。只是以往为了冯莺她不得不忍受这份屈辱。她轻叹一声:“说起来也是巧合,当初你外家突然出事,小姐就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一早就把嫁妆里的银票地契贴身带着。后来离开定国公府的时候,冯家也自知理亏,没有拦着她带走自己的金银细软。原本你外公在的时候曾经救过一个江南富商的性命,那人知道咱家出了事,还特意找到京城来探望了小姐。听说那人准备做海贸生意,小姐还和他详谈了好一会儿。老奴也不知道小姐和那人怎样商定的,总之是拿了银子入股。不到两年,利润就达百万之巨。”
这么多!
房嬷嬷又接着叹道:“就是小姐也没想到海贸之利如此丰厚,而此时恰好那个富商的另一个官场后台不幸倒了,他来京城想要寻找新的依靠。小姐劝他不要急,带人出去了一趟。后来,那富商的海贸生意里便有了某位皇子妃的股,只是外人不得而知。而后来那位皇子妃则是青云直上成了一国之母。”
冯莺震惊:“你是说我娘她……”这个信息真的是颠覆了冯莺对小田氏的认知,原来她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懦弱无能,而是颇有远见和魄力。
房嬷嬷点头:“小姐虽然秉性柔弱,但是在这事上当真果决。当时就拿出了自己积蓄的一半,约六十万两帮着皇后娘娘入股占了大头。有了皇子做后台,这生意自然是越做越大越坐越稳当,一年百万两的利润是少的。当今能顺利继位,跟这笔横财也是脱不了干系。否则,为什么他登基之后愿意给小姐撑腰,还不是因为那么些白花花的银子。”
“原来还有这种事,我竟然半点都不知道。”没想到原主的生母还真是一个眼光长远之人,只是她都有银子有背景了怎么非得想不开要回到冯家呢?
房嬷嬷回答说:“这事因为牵扯极广,一直都是悄悄做的,姨太太那里也不知道。就是国公府,也只知道你娘留下了一笔几十万的财富,却不知道这钱是从哪来的,她们只以为都是田家的旧产。可是咱家先老太爷一向清廉,家里虽有些祖产,但决计是没有这么多银子的。”
冯莺还是就有不解:“国公府建府不过几十年,到父亲不过第二代,家产又没有分薄多少,我们这一代也没几个人,哪里就到了要窥探他人财富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