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样搞定,饭菜又不用自家做,冯莺心里便觉得踏实了许多,终于有心情真正的逛起街来。凡是看到喜欢的小玩意儿就买几样,看到一家纸墨铺子还进去买了不少的文房四宝。原主应该是个“才女”级别的,没出嫁之前似乎颇喜欢练字画画。这些东西原主也有,冯莺带了满满一藤箱呢,但是她觉得那些都太高级了自己不舍得用,因此预备买点一般的回去也学学琴棋书画什么的。
有了笔墨纸砚,冯莺又想家里好像没有一张正儿八经的书桌啊,因此去了一家木器行,挑了一张红酸枝的大书案,又顺带买了几样小巧家具。
而后她又逛了几家杂货铺子买了些日常用具,眼瞧着丫鬟手里和身后跟着的两个小厮手里都已经满满当当了,而且似乎已经有路人开始侧目,冯莺不想引人注意,便打道回府。
到家后,她把那张红酸枝书案放在暖阁的博古架前头,把买来的文房四宝摆上,又从箱子里找出那天的白玉香炉和几样小巧摆件摆在博古架上,最后把买来的一些书累累的排在书架上。打眼一瞧,总算有那么几分书香气了。
至于外间的堂屋,冯莺并没有整理的富丽堂皇,只是添了几盆绿色盆景。如果不是因为这里如今已经大冷,冯莺指定会在前头的花厅里待客的。她总觉得这里是自己比较隐私的地方,不愿让外人驻足。
现下旁人家都是在正房待客,她也不好标新立异的把筵席给开到厢房去,那样就真是给自己拉仇恨了,还是入乡随俗比较稳妥。
到了宴请那日,除了几家邻居,冯莺还请了周太太和关氏。周太太一大早就带了好些下人过来帮衬,这些人都是过来帮着收拾过屋子的,做起事来比冯家的下人还要熟稔。关氏自己没来,倒是她的两个儿媳妇都来了。
其实冯家周围的一干女眷对于这个和离独居的邻居也是有着诸多好奇的。经历过信息时代的冯莺,深知人言可畏,因此刚搬来不久,就示意房嬷嬷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善良有礼却被恶婆家骗婚又因迫害不幸小产的无辜形象,和离实在是无奈之举,总之是站在了道德的最高点。
因此这天冯莺的邻居们早早的就带着贺礼上门来了,待瞧见冯莺长相出众气质优雅,举手投足间落落大方,说话又和气有趣,心里都齐了结交之心。回去后也不免在背地里嘀咕:不知道这冯娘子之前的相公是何等的没有眼色,有这样的媳妇儿还做那样的缺德事儿……
总的来说,冯家的邻居们许是因为都是“有身份”的人,头一回见面觉得印象都还不错,一顿筵席下来也算是宾主尽欢吧。
忙活完了这顿宴席,冯莺第二天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没有婆母管束的日子真的是太舒服了!想起昨日在席面上,有人委婉的问起过自己的婚事,冯莺撇嘴,如今的日子多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