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只怕也仅次于新野刘备了吧。
不过这套班子问题也很大,那就是文轻武重,严重偏科。他现在手下全是战将,一个擅长治政的人才都没有!
所以当孙绍知道华成竟然还抓住了潘濬之后,立刻对其来了兴致。
据孙绍所知,这个潘濬在出身武陵郡,是人才贫瘠的荆南难得的本地出身的治政之才。他先是在刘表帐下做事,颇有成绩。刘表死后刘备占据荆州,也对他格外重用。
刘备入蜀之后,将其留在荆州,辅佐关羽处理政务,后来孙权派军袭杀关羽,荆州文武几乎被一网打尽,除了与关羽共死的赵累等人,其余尽皆归附了孙权。
只有这个潘濬称病不见孙权,最后即使是孙权亲自来了,他也躺在床上不起来,直到孙权再三劝说,又拿出丁观、彭仲爽等被俘的楚地先贤为例,并亲自为其擦泪拭涕,潘濬这才归降了孙权。
潘濬归降孙权之后,便对孙权忠心耿耿,甚至后来武陵有人叛乱,想配合五溪蛮将武陵郡献给刘备,潘濬只用了五千精兵便平定了叛乱,大破五溪蛮兵。最后潘濬官至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从潘濬历史上的记载不难看出,其一潘濬绝对是个人才,能文能武,且两方面能力都颇为不俗。
其二,潘濬虽然忠诚,却绝对不是愚忠不知变通的人。所以只要孙绍能够放下身段加以笼络,应当可以成功收服此人。
孙绍也没有盲目的乐观,毕竟他现在不过仅有一郡之地,并且并没有朝廷甚至是江东的正式册封,与当初孙权劝降他的时候,实力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孙绍对潘濬以礼相见,但潘濬果然并不肯投降。
孙绍也不着恼,这样的人才遇到了自然是不能错过。他先让徐凯亲自将潘濬带入城中,同样看押在独立的院子中,待日后他再劝降。
处理完事情后,孙绍将华成引入城中,他原本想设宴为华成接风,华成却私下对孙绍劝谏说道:“公子爱护之意,华成感激不尽。只是长沙初定,公子手下诸将也是刚刚归附,华成刚到无尺寸之功,公子若设宴请我,难免让其他人觉得公子偏爱旧将。公子今日出城迎接已经是礼过了,安能再行宴请。如公子执意如此,只怕华成以后在军中就难以立足了!”
华成的话让孙绍又惊又喜,对其刮目相看。的是他向来自诩赏罚分明,但在行动的时候却还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
正如华成所言,华成没有尺寸之功,孙绍却亲自出城相迎,而当初徐盛大破刘磐军,孙绍也只是出城相迎。两相比较,对徐盛就有些不公平,不尊重了!
徐盛并非如此计较之人,但此事如果不改正,以后其他将领可就难说了。
喜的是华成不仅不骄不躁,竟然还有如此见识,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