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产业。
当然光有造纸术肯定是不够的,既然造纸术已经改良完成,活字印刷术自然也要马上问世了。
由于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壁垒更加薄弱,孙绍也不得不将刻字的任务交给了科技院的工匠,以免技术外泄。
木匠这边凭借长沙纸的发明赏赐,个个喜笑颜开,铁匠工坊的铁匠们眼红的不行,孙绍自然不会忘记漉水河谷索道需要铁索的事情。
他先让铁匠们试了一下目前铁链的强度,果然潘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现在的铁链的韧性根本达不到孙绍需要的强度,冶铁技术的改进也是势在必行。
如果说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样的发明孙绍就算不能掌握完全,至少也懂个七七八八,那么冶铁炼钢这种技术孙绍就可以说是所知有限了。
学习过历史的孙绍自然知道古代钢铁工业一些突破性的方法,比如说什么炒钢法、灌钢法等等,不过也真的是仅仅知道技术名称而已,具体怎么操作,那是一窍不通。
但即使是孙绍贫瘠的理论知识,也给了铁匠们莫大的启发。
孙绍知道炼钢需要很高的温度,现在所用的木炭产生的温度远远不够,因此长沙科技院的铁作坊早就用上了煤。
其次就是鼓风的用具,孙绍只说出了他需要的作用和效果,工匠们很快就做好了鼓风机。
最后孙绍知道铁要成钢,需要在铁中加入碳,至于碳怎么入铁,入多少效果最好,孙绍只能交给工匠们自行研究了。
现在科技院的工匠们对孙绍已经是言听计从,只要他出的点子,每个人都觉得能成。
铁匠们终于得到了机会,个个兴奋异常,孙绍却告诉他们钢铁技术的突破远比其他领域更加困难,让他们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也让他们可以写信邀请他们认识的铁匠来长沙参与研究。
对于远道而来的铁匠,长沙不仅寄予丰厚的报酬,还安排衣食住行各方面,甚至来长沙途中消耗的盘缠也予以双倍奉还。
不仅是来的铁匠,写信邀约的铁匠同样有丰厚的财产和土地的奖励。
孙绍知道这个时代的工匠技艺传承都是师徒传承或者家族传承,虽然科技院现在只有十一个铁匠,但他们认识的,他们认识的有关系的铁匠肯定不止百人。
孙绍就是要用拉人头的方式,将铁匠们聚集起来,让更多人的炼钢炼铁技术的人参与研发。
无论什么时候,钢铁工业都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冷兵器作战时代更是如此,更好的钢铁意味着更好的武器装备,意味着更强的战斗力,只要能够将长沙的钢铁工业提高一个台阶,付出再多的代价,孙绍也在所不惜。
对于孙绍开出的丰厚奖励,是铁匠们无法拒绝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