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安全的,至少在与曹操决战胜利之前,孙权不会对庞统下手,庞统也是用这个说服了孙绍。
于是庞统也在凌统的护送下,架着一条普通的战船,顺流而下,直抵京口。@*~~
与此同时,周瑜也被孙权密令调回京口,参与决议。
大战将起,孙绍都知道要到罗县,方便更快的得到前线信息,孙权自然也不会继续安坐吴城,他也早早的到了京口大营。
如此一来,京口便汇集了鲁肃、周瑜、诸葛亮、庞统四个最顶级的战略家,四人都是心智超绝,也是心高气傲之辈,他们虽然有共同的目标打败曹操,但也同样不甘在其他人面前落了下乘。
四个人首要目标就是坚定孙权抗曹之心,毫无疑问孙权是不甘心束手就擒,将江东拱手相让的,但鲁肃和周瑜同样清楚,孙权是极为理性并且极能隐忍之人,如果他当真认定难以对抗曹操,就算是违背心意俯首称臣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如果孙权抗曹之心不坚,一旦大战开启,战事稍有不顺,孙权就有可能抵挡不住。
降曹派的游说而动摇,届时君臣之心不齐,面对的更是强大无比的曹操,可以说是胜算全无。
为了让孙权坚定的站在抗曹的立场上,四大顶级战略家各显神通。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诸葛亮用激将法,说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每每以弱抗强,不屈不挠是为英雄,言下之意便是孙权虽然坐拥江东,却没有与曹操对抗的勇气,大大的不如刘备。
孙权年少继位,将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哪里受得了被之前看不起的刘备比下去?
庞统用的方法与诸葛亮大同小异,他没有说半句孙权不好的话,但是每每在江东武将面前提及孙绍年少有为,面对曹操也没有丝毫恐惧之心,很有其父孙策的风采。
江东武将大多是跟着孙策起兵打下江东基业的,他们一来景仰孙策的风采,同时也是抗曹之心最坚定的人,孙权如果露出怯意,那在江东老将的眼中不要说是孙策了,即便是跟孙绍比也显得胆识不足。
如果说比不过刘备,孙权虽然心中不快,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刘备是与孙坚一个时代的人物,也是曹操心中除了自己之外唯一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孙权一个小辈被刘备比下去也不丢人,但孙绍也是他的子侄辈,比他年纪更小,要被孙绍比下去,孙权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客将,将孙权从感情层面上逼到极致,让孙权除了抗曹,没有办法选择其它选项。
周瑜和鲁肃作为内臣,则从利害关系,让孙权主动做出选择。
周瑜作为江东兵马大都督,掌握了江东六成以上的兵权,他的态度至关重要,而周瑜回到京口之后却态度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