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鲁为和蒲元获得,他们甚至已经算是高级官员了,连孙绍对他们都是礼遇有加。
对于名而言,除了官职最重要的就是冠名权,比如说鲁为犁、蒲氏炼钢法,这可是会流传千古的美名!
虽然科技院包括什么科学家、院士的称呼所有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但他们都是名利权势的象征,谁还会计较这个官叫什么名儿呢?
孙绍不是没有想过淘汰那些跟不上的工匠,但仔细考虑过之后还是暂时压下了这个想法,一来现在科技院人数虽然是多了数倍,但也没有多到养不起或者说负担很重的情况;二来现在所有人都是拼命进取,并没有出现安于现状不思上进的人,孙绍也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至于以后的问题,真到出现不好的苗头的时候,再实行不迟。
除了军备与科技方面的投入,孙绍还亲自组建了一只少年近卫军,这是一支一个曲部两百人的建制军队,由孙绍亲自从各军推荐、长沙学院以及新民地区挑选的十的少年组成,由孙绍亲自统领。
还有之前提到的军队伙食的改善,随着长沙官府财政爆发式的增长,长沙军队的伙食也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在长沙军即便不是战时,也能确保一日三餐。
至于肉食方面孙绍并没有再提高,并不是现在的长沙没有这个财力,而是孙绍有意为之。
毕竟现在长沙不过一万精兵,要让他们餐餐有肉不难,但以后军队扩张之后,要保证十万甚至几十万的士卒餐餐有肉,那负担可就太大了。
不过即便如此,孙绍还是增加了预防夜盲症的肝脏等食物的供应。
除了自身长沙军力的发展,孙绍也格外关注荆州的战事,当他得到张飞奇袭宛城,最终与曹仁两败俱伤,张飞身受重伤生死不明,周仓战死宛城的消息的时候竟然有些心慌意乱。
孙绍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心慌意乱的感觉了,他之前的自信大多
来自于对历史的预知,如今的心慌这是来自于对历史的未知。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没有出现过张飞战宛城,周仓战死的记载,这说明历史已经发生改变了,那么之后的赤壁之战还会发生吗,赤壁之战的结果还会如同历史上一样吗?
还有徐庶神出鬼没的计策,虽然战后通过情报分析,孙绍也能领会到徐庶每一步的战略意图,当时这毕竟是马后炮,以结果推理过程。
如果自己是曹仁,面对徐庶这样神鬼莫测的用兵之法,自己能够做得比曹仁好吗?
孙绍心中没底,而且他手下的蒋琬、马良也没有信心能够抵挡徐庶的攻击,这还只是徐庶,自己以后要面对的还有诸葛亮、曹操、司马懿等等。
孙绍突然感觉很迫切的需要一个像徐庶、诸葛亮、郭嘉、荀攸或者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