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吧?」
也难怪法正觉得不可思议,毕竟才在一郡站稳脚跟,便立刻想到了几年后鲸吞益州,这胃口也太大了,这不是高瞻远瞩,说难听点这跟白日做梦没多少区别,不过蒋琬后面的话却让法正更加无语。
蒋琬继续说道:「其实主公考虑此事还是在他身处江东的时候,那时候他便自己制定了立足荆南,进取益州,最后逐鹿中原的战略!」
法正真想说一句,蒋公琰,你这拍马屁也太过分了吧!
那时候孙绍才多大,最多十五六岁,天下或许有如此深谋远虑之人,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十五六岁的少年能够做到如此!
当着孙绍的面,法正虽然没有将这话说出来,但他一脸不信的神情大家却同样看得分明,蒋琬还要解释,孙绍却笑着摆了摆手。
如果是他自己,他确实没办法做出如此的规划,但他有了超越时代的见识,同时又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所以才能
想出来这样的战略规划。他这也算是剽窃了诸葛亮的成果,虽然这世上不可能有人知道,但他还是要点脸的,并不愿以此是夸耀。
「孝直,你觉得入川的最困难的是什么?是攻打坚守的城池吗?」孙绍不愿解释自己提前规划的事情,但还是要先打消法正的顾虑。
法正想了想,摇头道:「依我之见,入蜀最难的并非是攻打城池,而是时机和补给!」
法正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在场众人都是心智超绝之辈,并且对入蜀之事商议多次,法正只说了这一句话,他们便知道法正对入蜀之战看得极为透彻。
所谓时机就是进攻益州的时机,就如同孙绍不会坐视刘备入川一样,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不会坐视孙绍占据益州,所以出兵的时机非常重要,只有在曹操、孙权都没有能力出手干预的时候,才是他们入蜀的最佳时机。
除了其他势力的干预,入蜀之难,一在于山川险隘,易守难攻,二在于山路难行,补给困难。
山川险隘,若是在精明强干的主君领导下,几乎不可能被攻破,但刘璋暗弱,西川虽然不乏能征善战之将,刘璋却不能用之,因此只要士卒精锐、指挥得当,山川险隘并非不能夺取。
但是山路崎岖,补给不便的问题却是极难解决。历史上即便是诸葛亮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他屡次北伐,无论前期多么顺利,只要一战失利便不得不退回汉中的原因。
从荆州入川同样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如果不能解决,即便暂时能够攻取入川路上的几座城池,只要补给跟不上,一切都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孙绍与庞统、蒋琬对视一眼,庞统、蒋琬两人眼中都露出惊讶以及欣赏的神色,他们对于孙绍从武陵带回来的这个谋士所知不多,但仅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