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自己带着三万人马进入山中,这一把大火至少也要烧掉近半的兵马。
大火完全将前进的道路阻断,夏侯渊无法追击敌军,但他也是征战沙场的名将,这个时候他毅然做出决策:不追击放火的敌军,而是又派出一万兵马,径直向南,去庞统军撤退的必经的江岸附近守株待兔。
庞统在山上将夏侯渊兵力调动看得清清楚楚,他也立刻放弃了向南到江岸等待水军救援的想法,因为那样做无异于自投罗网。
山火烧了整整一天,这才由一场大雨浇灭了火势。
这一天的时间,无论是想要用水军接应庞统的凌统,还是从西向东赶来的曹操,还有守在马鞍山南方的夏侯渊,全部没有等到庞统的出现。
大火熄灭后,曹操与夏侯渊在马鞍山会师成功,但庞统的大军却消失不见了。
曹操自然不会认为庞统自己葬身于大火之中了,他与夏侯渊在此地勘察良久,
终于在马鞍山东北部的一条河谷中找到了庞统军路过的痕迹。
曹休抓了几个当地人,询问这条河谷的情况,当地人只知道这条河名叫黄柏河,流向自北向南,在西陵附近汇入长江,至于通过河谷能达到哪里,他们也不清楚。
一番商议过后,曹操决定就地扎营,堵住庞统南归之路,同时派出斥候小队,向河谷深处打探庞统军的情报。
曹操之所以如此决定,一是因为此行遭到孙绍军几次偷袭,损失颇重,就连曹真此时也生死不知,除了兵马的损失,曹军一败再败,对曹操的威望也是极大的打击,曹操如今刚刚就任魏公,正是需要巩固威望的时候,原本与孙权合作灭刘备,便有进一步提高威望的打算,谁知道此行威望不仅没有提高,还被孙绍打击不少。
若能将庞统这部人马堵死在黄柏河河谷,多少能挽回些颜面和威望。
除了上述原因,曹操年事已高,这几天连续的奔波劳累,加上昨晚受了风寒,现在已经一病不起,不宜行动,正好在西陵修养些日子。
由于曹操行营暂时定在了西陵,曹仁也不得不向西陵靠拢,将大营移驻到西陵与当阳之间,以威慑江陵的孙绍,拱卫曹操行营,并且保护襄阳——当阳——西陵这一条漫长的后勤补给线。
孙绍已经回到江陵,但已经过去两日,却一点庞统的消息都没有,这让孙绍极度不安,凌统的水军日夜在秭归到西陵的江面巡逻,但岸上被曹军占据,凌统的水军也不能靠岸。
经过斥候打探,孙绍也知道了庞统如今可能被困在西陵北部的黄柏河河谷之内,但如今西陵以待驻扎着曹操八万大军,以江陵目前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救庞统出来。
江陵到秭归这一带原本是刘备军控制的区域,孙绍和刘备都是初达此地,对当地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