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风灵俊秀之地,自然孕育出优秀的文化。终南山可以说是道文化、寿文化、财神文化、钟馗文化等的聚集地和发祥地,曾被称之为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
张彦瑾和李郢,还有陈溯他们进了山之后,就感觉到一股伴随竹叶香气的清风扑面而来,让人放松不已。
随分飒飒而响的幽篁如同锦绣画屏,可谓是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远远看去,南边的南五台中的观音台中的山泉更是如同一块天然镶嵌的宝玉一般,美不胜收。
“别说王俭庭,若是这里日日有香茗,琥珀美酒相伴,我也想一直在这里不回去了。”陈溯没心没肺道,到现在他都以为王俭庭不过是因为某些原因暂时隐居在终南山了。
三人一路来到了楼观台,发现上面是一座一座铁锈红色的庙宇。
即使是现在的庙宇略小和朴素,却依旧难掩楼观神秀之气。
张彦瑾凝神欣赏一番后,也禁不住道:“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最佳。”这实际是后世对终南山和楼观台的一段评价,他此时遥望美景,沉迷遐迩,下意识说出来了而已。
“二郎,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文采了?”李郢边走边揶揄道:“我可不记得你以前还有这种评价美景的心思。”
张彦瑾故作叹息地拍了一下胸口道:“你们是没有办法理解曾经观看过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美景之人的感受的,自然之景犹如鬼斧神工,而吾辈只是沧海之一粟,这就是格调,格调你们懂吗?”
“切!”陈溯和李郢唏嘘道。
张彦瑾抚掌哈哈大笑。
三人一路爬到了楼观台,这才向来往的道人打听王俭庭的下落,辗转问了数十位道人,才得知王俭庭的踪迹。
“那天他和几个汉子一同上来,往深山里面去了。”一位道人有些不确定道:“这终南山有二百多里,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大魏朝的终南山还是人烟罕至,故而也不像后世开发那么完全。甚至可以说这里面还有许许多多没有人去过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只有猎人和砍柴的人去过。
人烟渐渐多起来的时候还是在后来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曾经在终南山隐居过,还学习过终南山的道教文化,这些人在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碑文,为这里的文化繁荣添了锦绣之花。
等到宋朝,还有大书法家赵孟頫还专门雕刻过《道德经》的碑文,更是和这里的道教文化共荣。
“再往里面去就是深山老林了,我们还要进去吗?”陈溯望着绵延不绝的山脉和幽深的山谷,有些犹豫。
张彦瑾笑着揶揄道:“谁那会还说要学人家王俭庭在这里隐居呢?怎么就这么半天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