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局势,那种诚惶诚恐之感,却还是萦绕在李定宸心头挥之不去。
也让他明白,帝王的身份的确无比尊贵,但也只有尊贵了。
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只能自己去争取。所谓尽在掌控,不过是自欺欺人。
比如现在站出来的这位,就在李定宸的预料之外。
兵部侍郎段林,他站在队列之外,正慷慨陈词,认为军中将士多桀骜不驯,必须要有所节制,还特意列举了晚唐时一个又一个手握兵权的节度使自立为王的事例来作为旁证,而后大力赞成王霄提议的监军制度,认为可以最大限度消弭祸患。
他在兵部任职,对这些事情自然十分了解,一番话洋洋洒洒,有理有据,打动了不少人。
好在旋即户部侍郎陈渊便站了出来,说了不少前朝因为文官监军而导致战败的例子,而后笑着道,“若非有人扯后腿,这些战事本能取胜。若是取胜,能震慑住异族,使边疆安稳,前朝也不至于会被战事生生拖得亡了国!”
前朝是个非常特别的朝代,因为国力衰弱,无力收回更多国土,导致只能偏安一方,将国境线拉得非常长。从从北到西南一线,几乎可以说是处处有战事,局面比如今的大秦艰难百倍。
因为打仗,人口不断减少,土地无人更重,粮食自然不够吃。而朝廷年年加税,也仍旧不够支出军费所需,却逼迫得百姓无法度日。
陈渊所它是被战事拖垮,真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不过这话放在此刻来说,牵扯到了又是是否要派遣文官监军之事,这番话就显得十分诛心了。
不懂兵事的文官非要跑到军中去,又要压制武将又想抢夺军功,究竟是真的为了朝廷好,还是想要拖着大秦亡国?
这样的指控,谁也承受不起。
所以段林面色大变,然后索性也不再辩论,转过脸朝着李定宸就是一跪,“请陛下明鉴,臣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意!正因为前朝被战争所累,因此臣才更认为应当派遣官员前往监军。毕竟武将驻守边关,若要晋升,只能从军功来,他们只盼着打仗,自然不会考虑朝廷是否能承担得起。倒是陈大人危言耸听,其心可诛!”
言下之意,却是认为将士们都毫无远见,不懂得顾全大局,所以需要有人压制着。
这话果然惹怒了几位前来上朝的武将。
当武将的说功劳大到一定程度时,朝廷也不放心他们在外征战,只能召回京城,给个闲散虚职荣养。不能镇守一方、手里没有兵权的武将,可以说就是个笑话。所以这些人留在京中,日子自然不甚顺遂。如今听到段林的贬低致辞,更是勃然大怒,险些直接在朝堂上动起手来。
见局势不对,自然有人站出来和稀泥,暂且将矛盾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