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1 / 9)

你不信?哎, 回顾一下其实就知道, 这还真是这样, 大家别忘了,这玉米如今能成这样,最大的关键点就是:邱澄明的草木兴盛可是点了好几次,而且每次还是在不同的时期,你说,这对玉米的种子基因什么的,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他能说的准?怎么可能,你当他是袁龙平啊。

吃不准这产量,那怎么办?自然是尽力的往高里整呗。从耕地开始,每一步都深根细作,想来总能获得不小的成绩的。也好在如今还只是深秋,离着明年开春下种还有不少的时间,临时抱佛脚还算来得及,所以喽,在安排了人去检查各处荒地数据,做入冬前深耕准备之外,农书成了邱澄明日日不离手的重要参考文献。

也是他的福气,这个时候虽说什么八国联军,什么英法联军的,已经洗劫过一趟,烧了不少的珍贵书籍。可那不是在京城附近嘛,西北这里倒是没啥影响,此外,也没有那什么书本当废纸重新打浆的糟蹋,所以想找点古籍什么的,并不难。那些什么农政全书的都挺齐全。

说道这个,我们就不得不多吐槽一句。很多穿越里头,那古代人一个个的都和笨蛋一样,原始的不得了,而现代人呢,拿出什么都搞得和跨世纪一样,实际上这写的忒玄幻了,真实的现状是,中国的农业科技等等,自古以来一直都挺发达的,不然那些什么齐民要术,什么天工开物的,也不至于惊艳了世界。

看看,邱澄明这会儿拿着书,那立马就看的入了迷。他不是那些不懂农事的书呆子,也不是那种不识字的老农,作为一个实践派,在结合了自己实际操作的感受,加上后世某些零碎的信息轰炸中听到的论点,在结合这书上的东西,那么几项一加,邱澄明立马觉得,自己若是不能把这玉米的事儿给办好,那简直就是脑袋进水,愚笨不堪了。

信心满满的邱澄明将计划做了一遍又一遍,就开始了行动,第一个事儿,那就是收集自家村子里,除了自家种子之外的所有玉米种子。当然了,这个收集不可能是无偿的,不说这关系到全村所有人家的生计问题,就是邱澄明自己,也不想当这样的冤大头。他再想推广玉米,也知道什么叫过犹不及,更明白什么叫上赶着不是买卖。

所以这是政府和山窝子的人买断的。按照分量,以细粮的市价给了银钱,再从县粮库拨同等分量的麦子给予补偿。这给出的价格不高不低,真说起来,邱澄明他们可以算是吃亏的。外头种子和粮食那从来就不是一个价,更不用说还是高产的种子了,信不信,这要是直接摆开来往外卖,这玉米,说不得直接能卖出如今的三倍价格来!

可邱澄明作为负责人,居然就这么办了?难道说这是那全村的利益来稳固自己的官位?这可不是小数啊,近百亩的地,每亩500斤,那就是50000斤收成,即使只有近半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