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神庙一事之后,段云凤和老陈就跟上了裴长卿和沈如是。两人要去往南方朔州的佛心寺,而段云凤和老陈主仆二人只是“奉命游历”去哪里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既然二人已经答应了段云凤以墨签为报酬,护送段云凤游历江湖三年,让他平安回到西蜀王府。以段云凤的性子,自然就像是一块膏药一样,紧随两人不放。
对于段云凤来说,脸不脸皮无所谓,能活下去才是关键。更何况跟着他们,还有个赏心悦目神仙姐姐可以养眼,何乐而不为?
大夏地大物博,地势北高南低。这过了江南一带再往南下,江河湖泊居多,许多地域要用上了舟筏。比如这从榆林镇要去往朔州的必经之地江口城,都要乘舟筏渡过这波涛汹涌的汨江。
汨江是大夏两条大江河,扬子江、祖厉河中祖厉河的一条分支。其宽八百丈,其长千里。又因榆林镇所在青州之地地势崎岖,西北高而东南低,更是造成了汨江如此凶险,惊涛骇浪的气势。
想要渡过这汨江可不容易,本是炼气士的沈如是倒是还好说,可这马匹总不能一同飞跃过去不是。好在这汨江两岸,没五里的地方就会有一个渡口,渡口停靠大小不一的船只。
虽是大小不一,最大程度也不过是能容下四人两马罢了。而最小的,连船都算不上,只是一条能勉强坐下两人的简陋的羊皮筏。
几人来到渡口,裴长卿却看到渡口的几家船家似乎都有了要收工的意思。裴长卿下马上前问道:“船家,这天色还早,你们怎么就要收工了?”
头带斗笠栓船的船家抬头看了一眼裴长卿笑道:“道长,山里待惯了,不熟悉水边的事吧。”
裴长卿一愣,又低头自己看了看一身祥云道袍才恍悟这船家为何要用道长称呼,“确实在山里待了有些年头,还不曾来过这大江大河边看看。”
面相淳朴的船家跳上渡口木板,拍了拍手上尘土指着江面说道:“道长你看,这汨江水里起浑,北来波涛汹涌无序,显然是要下大雨涨水了。我们这些靠江吃饭的船夫虽然惜钱,但更惜命。哪家船家都不会在将要下大雨的时候再出船,那除非是不要命了的。”
裴长卿听了解释连连点头道:“原来如此,多谢船家了。”
那船家一摆手道:“道长客气啥,道长若是要渡江就要等到雨停了。这雨来的快,去的多半也快。大概要等到后日才能出船,道长还是找家客栈驿馆住下,择日渡江吧。”
谢辞了船家上岸,沈如是迎了上来问道:“裴公子如何了?”
裴长卿摇头道:“看来今天也只能先找个地方住下了。”
天将大雨,就连这些熟络水性的船家都不敢出船。他们几人又能有什么过江的法子,只能是等到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