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仙侠小说>贫道应个劫> 一一二章 九龙金阙

一一二章 九龙金阙(2 / 6)

韵。

“那这般岂不是代表至少百十个天纵之才于此悟道,简直骇人听闻…”刘樵心下惊骇。

能悟道,还能留下道韵的,都不是普通人,与听不听大能讲法无关。

换言之,无天赋才情之辈,纵然天天听天尊讲法,也只是对牛弹琴,空言口困。

不知黄角彻悟神仙术时有无道韵留下,但刘樵自己了悟黄庭之时,这般大法,也只有丝丝道韵,还转瞬消逝散去。

“这些道韵,虽然都很微薄,但至少也有千年时间,历千万年而不散,这岂不是…”刘樵都不敢往下猜了。

这意味着,当年来九龙台听道的,至少有一百多位天纵之才,都悟出过不在黄庭之下,甚至黄庭之上的大法。

在九龙台中四处转转,发现每一个留下道韵的石墩,侧边都以龙章凤篆刻下小字。

“太昊三十六年,赤须子…证服饵之术于此…”

“太昊三十九年,郁华子,证炼金之术于此…”

“太昊七十二年,陶朱公…证服炁之术于此…”

“黄帝十四年,九灵丈人…悟元真造化符禁…”

“炎帝三年,务成子,悟游神御炁于此…”

愈是最初的道法愈是简陋,随着时间发展,道韵愈发浓郁玄妙。

刘樵一个个石墩看过去,有的石墩,限于年代着实久远,字篆已不同,如同甲骨文,甚至比龙章凤篆还久远。

能认出的有十余个石墩,还大多是三皇年间,也有五帝之时。

上古之时,神人共居,太昊即伏羲,即是人皇,又是天帝。

三皇各治世有百十年,但后来治三界,则各有千年以上,炼气士的纪年,多以天帝纪年。

据黄角大仙所言,天帝也是换届上任的,一般少则千年,多则数万年,天帝或自己隐退,或转劫而去。

然后由众仙真推举,三界之中最德高望重的神圣继任。

刘樵听道这儿时,也感叹过:“好嘛,原来上古时天庭就开始选举制了…”

从开天辟地,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太一、到如今殷商祭祀的窮高。

不知多少万年过去,道经无记载,黄角大仙也说不清楚有多少任天帝,期间还有许多自称天帝的。

“这些悟道的上真,貌似都是教主的徒弟,不知如今又去了何方,三界中未曾听闻其名呀…”刘樵有些疑惑。

又或是是自家太过孤陋寡闻了。

但至少黄角大仙讲的大能里面,貌似并无这些悟道之人声名,一个也没有。

能悟出这般大法的,就算都隐居避世,也不至于一个留名的都没有吧?

摇摇头,着实想不清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