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在右,下面对着红色叉号的交通灯。
受害者的小班反过来说服了刚刚放弃的小琳,让她对被拖下水的自己负责。
最终两人坐上了飞往澳洲的航班,开始了一段前途未卜的旅程。
大战之前给了一场两人看风景的很平静的戏,也让提起心来的观众缓冲一下情绪。
骆建洲正襟危坐,他意识到电影的高潮就在前方。
王维前面已经以天才的手法铺垫了所有的剧情矛盾点,也将观众心中的紧张累积到了一触即发的临界点,他如何才能将高潮拍得更加精彩纷呈?
这段高潮拍不出彩,前面有多惊艳,就显得结局有多烂尾。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
这部电影不知道第几次的一波三折又来了。
二人刚准备整装待发,却没想到这次考试考题泄露,监考会比之前更加戒备森严。
进入考场前,先按计划进厕所藏好手机。
音乐渲染起来了,小琳手握铅笔进入考场,像是提着剑上战场的战士。
考试一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熟悉的音乐渲染,配合快节奏的剪辑,二人算是有惊无险的完成了任务。
第二阶段,意外出现了。
小班在厕所里发答案的时间太长,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怀疑。而他就像一个刚刚出道的菜鸟,惊慌失措,最后在慌乱中打碎了冲水盖,甚至想把手机冲进下水道,被抓!
而藏了手机的厕所位置被人提前占住了的小琳,反而强行沉着冷静,俨然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工。
但第二阶段前情布置的战术战略全部失效了。
第三、四个阶段,只有小琳一个人孤军奋战。
她不但要记住前一阶段没有发出的答案,还要一个人记下三、四阶段所有的答案。
顶着巨大的压力,小琳突然把答案关联到熟悉的钢琴——她在浓烈的紧张气氛中,想象出一个并不存在的空间;每记住一个答案的时候,就是在另一个空间弹奏的一段音乐——很高级的心理蒙太奇。
而此时,电影叙事已经分成了三条线并列:
小琳在澳洲考场记答案;
考生在国内印刷厂等待答案;
小琳父亲根据印刷单上的地址在寻找女儿。
交叉剪辑,层次增强,三线交错并进。
关键的一步来临了,小琳用笔催吐,装病提前退出考场。
而此时,在国内的两条线平行交汇了,小琳父亲找上了印刷厂,逼问小琳的下落。
另一边,小琳逃出考场,监考老师不停追赶,又是三线交错并进。
以小琳的行动为中心,通过交叉剪辑,场景在平行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