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恐怖而又迷人,这几乎是没多少人反对的。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我会喜欢一个杀人狂魔呢?难道我们都是变态?
如果我告诉你,这是这部电影,或者说是导演刻意为之的结果,你可能就不会有疑惑了。
简而言之,是导演在美化一个变态食人魔,从而让观众站在了食人魔的立场。
首先是优雅的形象。我相信大部分观众对于汉尼拔的第一印象,都是举止优雅,极有教养;
其次,是弱化这个食人魔犯下的惨案。譬如交代啃食护士的罪行,用的是让观众讨厌的医生一角的口述,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
还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与食人魔变态的行为相比,我相信很多观众印象更深刻的是这个食人魔睿智的头脑;
最后,即使是变态残虐的杀人,也有一种仪式感,加上高雅的音乐,不得不说,拍出了一种美感。
综上所述,就是美好的事情被放大、被渲染,可怕的事情被虚化、被包装,让最终呈现在镜头前的变态食人魔魅力非凡。
所以说,你我迷上这个杀人魔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君不见杜鹰一个实打实的食人魔,都迷上了被美化后的‘汉尼拔’?
问题恰恰在于,这种着迷,难道不会唤醒潜在效仿者和杀人魔吗?
杜鹰是选择了地狱难度的效仿,但假如他选择的是简单的效仿呢?比如有仪式感的杀人呢?
所以我郑重呼吁,这部惊悚电影不该登上大雅之堂,起码,不该有现在的热度……”
好家伙,前面看起来貌似还挺有道理,最后一句就图穷匕见了。
不用多说,这就是有预谋的“拉黑”。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连环杀手自首”事件和媒体们的自发宣传,5月1日,五一档的第一天,《沉默的羔羊》在大部分电影院的上座率是近乎百分之百。
于是,这部电影的单日票房飙升到8800万民元,强势压下一众大片,稳居票房排行榜榜首,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要知道,一部电影被打上限制级的分类,票房预期至少低三成,但这个规律在这部电影上完全不成立了。
——这个数字,再加上到目前为止,爆炸的热度和相当不错的口碑,意味着只要不出大问题,很可能又一部国内票房十亿民元以上的电影要诞生了。
这谁不眼红?谁不期望它出现一个“大问题”?
譬如,诱人犯罪什么的……
一时间,借着杜鹰“透露出来的口风”,不少媒体都表达了对这部电影诱发犯罪的担忧——很难说它们是真的担忧,还是在换一种口吻提示潜在效仿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