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1 / 5)

“是啊。我出生那会儿,他们生意才刚起步, 什么都要自己来, 很忙很忙的。那时候家里也穷,他们舍不得来回的路费。有时候我几个月才能见到他们一次。”

“那你和父母关系好吗?”

“……还行吧, ”张珑犹豫了一下才回答,“不是特别亲, 但也没什么矛盾。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独立了。”

韩闻逸了解一下她的家庭状况之后,又开始了解她的成长经历。

“你童年有没有哪些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张珑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好像没有。”

“慢慢想, ”韩闻逸鼓励她,“不着急。和父母也好,和爷爷奶奶也好, 也同伴也好, 都可以聊聊。”

心理咨询师总喜欢问来访者成长的经历, 这始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只是当初弗洛伊德喜欢将一切归结都于来访者童年的心理创伤和与性相关的幻想, 如今学界已经不再认可那一套理论。不过咨询师却依然喜欢从童年下手——他们想要找出的并不是来访者童年时遭受的创伤,而是想要他们了解来访者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法。这一点,往往在童年的回忆中就已经可以有所体现。

过了很长时间, 张珑才终于开口:“其实我从小身体就不好, 我能想到的童年的回忆, 很多都跟我生病有关。”

或许是那时候烙下了病根,直到现在,她的身体也不太好,许多慢性病缠身。

她苦笑了一下,“最深刻的回忆,大概就是我躺在病床上的事情吧。”

韩闻逸提问的时候,她最伊始想起的就是这些。可她自觉这些回忆苦涩无味,所以不想多说。整日躺在病榻上的故事,任谁听了也会觉得无聊吧?然而在记忆中检索了一圈,印象深刻的几段,却几乎都与病榻相关,很难绕开。

这一段记忆被她视为无用,韩闻逸却对此极感兴趣:“能详细说说吗?就是你生病的那些回忆,先说一两段印象最深刻的。”

“印象深刻的……”张珑皱着眉头,勉为其难地开口,“我记得我小时候,好像才四五岁,就生过一场大病。那时候整整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大家都以为我可能熬不过去了,家里人每天轮流在医院里照顾我,连我爸妈都把生意搁下回来了。”

“我还记得那时候每天吃很多药,那些药都苦得要命……我问我妈要糖吃,我妈不肯给,”她叹气道,“那会儿他们生意还没做起来,家里很穷,医药费又贵,其实是他们小气,舍不得花钱给我买糖吃。我妈就骗我,说她给我唱歌,唱《甜蜜蜜》,说我听了这首歌嘴里就不苦了。”

她顿了顿,又道:“那时候我还在念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录了一盘磁带给我。现在想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