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突然蹦起大量披着树叶裹着枯草的燕军,着实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由于天色昏暗,平安军第一反应不是遭遇了埋伏,而是遇上了鬼魅山魈。惊吓之余,桥上拥挤,桥下踩踏,落水无数。
燕军乘势追杀,杀得平安军大败。
同样是一身枯叶草杆的朱高煦抹一把脸上的泥土,大笑着拍了一下孟清和的肩膀,“孟同知果然大才,能想到此计,孤佩服!”
虽然形象糟糕了点,还要在土里打滚,效果却相当的好。
抓下捆在头上的枯草,朱高煦又拍了孟清和两下,“孤再不说孟同知像小娘了,孟同知绝对是爷们,纯的!”
孟清和:“……”
应该是好话吧?可他听了想揍人是怎么回事?
大败平安,扫清了南下的第一块绊脚石,燕王令沈瑄亲率前锋断徐州粮道。
三月丙午,沈瑄领军至大店,正好撞上了铁铉带领的军队。
说来也巧,铁铉和徐辉祖奉命支援济南,没出江苏,燕王就打过来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哪打仗不是打。
曾在济南大败朱棣的铁铉很有信心,下令将士主动出击,决心以兵力优势吞掉这股燕军。
铁铉想得不错,同麾下将领制定的计策也是中规中矩,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的战斗力。
归根结底,济南之战的胜利,有很大侥幸因素在内。如果没有太-祖高皇帝的神牌,未必能迫使燕王退兵。
沈瑄是个彻头彻尾的杀神,铁铉的军队,大部分是齐泰黄子澄募到的壮丁,没经历过真正的血腥屠杀,更没见过沈瑄这样的猛人,摆好的阵型,两次冲锋就被打散。
无论边军还是蒙古骑兵,自开战以来首次遇到这样不堪一击的敌人。
刀刚举起来,人就跑了。
虽然南边卫军的战斗力稍逊于北边的边军,也不至于差这么多吧?
难道又是诱敌之计?
这样的手段,朝廷军队没少用。
燕军的进攻有瞬间迟疑,身为主将的沈瑄却没有停下,手持长刀,向溃散的铁铉军发起了第三次冲锋。
主将冲过去了,就算真是圈套,做下属的也必须跟着冲。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前锋部队如洪水一般,呼啸着席卷而去。
孟清和想跟紧沈瑄,却发现有点困难。
沈瑄冲得太快,铁铉军跑得也不慢。
两条腿被四条腿追,还能拉开几米的距离,可见潜力惊人,爆发力同样惊人。
在高福等人的保护下,孟清和不再随大部队往前冲,而是落在后边,干起了捡漏的活。
在军中四年,比不上经验老道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