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程度,报到皇帝面前,朱棣不再犹豫,拍板决定,大舅子带薪休假的时间够长了,应该回来上班了。
洪武年间,徐辉祖曾同朱棣一起在北平练兵,尝居北疆十余年,同北元打交道的次数不比朱棣少。
论马上作战,两人不相上下,比练兵,徐辉祖敢言第二,朱棣不敢言第一。
沈瑄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于练兵也颇有见地,同徐辉祖比起来,却只有乖乖做学生听讲的份。
为安定北疆,永乐帝决心启用徐辉祖。
他成天忙得像头老黄牛,睡觉做梦都在和草原邻居互砍,大舅子却整日闲着没事,还时常跑到皇宫蹭吃蹭喝蹭风扇,眼瞅着胖了不少。
两相对比,朱棣很不平衡。朱高燧的一封上表,更加快了他的行动速度。
太--祖-高皇帝教导,生命在于工作,光吃饭不干活,是浪费金钱,浪费生命!
是人才就要压榨,自己家的人才更要压榨。
如此,才是举贤不避亲,才能体现出人才的最高价值。
放下朱高燧的上表,朱棣颔首,吾儿果有进益,所言甚合朕心。
“来人,宣魏国公觐见。”
朱高燧本意是想让老爹把孟清和的爵位升一升,不想却让老爹把压榨的目标定在舅舅身上。
真相大白,徐辉祖会不会一巴掌拍飞这个外甥……可能性超过六成。
徐辉祖奉召进宫,话没说两句,皇帝直接抛出敕令:魏国公复官,顺天府练兵。
看着圣旨上明晃晃的大印,徐辉祖的表情活似见鬼了。
“陛下,您确定?”
“朕很确定。”
“您放心?”
“朕有何不放心之处?”
“……”这位忘记自己帮着皇太孙敲他闷棍了?
朱棣抚过短髭,“辉祖放心,朕宽大为怀,以诚待人。”
徐辉祖无语了。
大舅子一脸的不是滋味,朱棣舒爽了,连续几日都是-和-风-满面。
锦衣卫带着下达给北疆各地镇守的敕令飞驰出京,锦衣卫指挥使杨铎只能长叹一声,天子都是如此,刻期的活,锦衣卫怕是做定了。
看起来,向天子要求加薪的事,必须提上日程了。
随着锦衣卫在南北两地奔驰,边塞陆续传出了风声。
鞑靼和瓦剌弄不清明朝的真实意图,选择按兵不动,连计划好的打谷草行动都向后推迟。
辽东的女真部落没想太多,按期南下进京朝贡的,算准时间,赶着车马到大宁和开原等互市交易。顺便打探一下朝廷有没有出兵的意图,需不需要部落出人手。
朝鲜表明如常,暗中在边界不断增兵,很快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