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年,正直战乱,槐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青耕并不知晓,在那三日,青阳城破,城中普通百姓惨遭凌辱。
一些大户人家收到风声早已举家迁徙,李府,是最后一户迁出城的人家,只因为他们姑娘说,要等一个人,可后来,城门将破,李家姑娘再怎么执着也是无济于事,终究只能被架上马车,一路逃亡。
青耕来到城中,入眼的是满地狼藉,残破不堪的城,衰败的楼,血染的护城河,无一不在诉说着战事的惨烈。
青耕慌乱的跑到李府,而李府门户大开,满目萧条,去到府中阁楼,昔时的七弦琴还在,只是琴弦已断,朱玉门帘散落了一地,青耕仿佛看见了李采薇逃亡时的模样,她一定还是那般的不骄不躁,沉稳冷静,只是那些个丫头婆子定是不断催促,拉着她离开了琴台,这一去,不知去向何方,她看不见,便也不会写字,连一封书信都没有留下。
几经打听,他终于知道李氏家族南下避难,南下的路只有一条,顺着这条路走他一定能找到她。青耕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没有离开过这方圆百里的地方,可这一次,他要走,去很远的地方,追逐他思念的人。
追了一日,青耕在一处茶馆再一次打听到了李府的消息。可这一次,绝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个消息足以让本就提心吊胆的青耕跌落深渊,李府的车队经过一条山路之时,被山中劫匪所杀,一个不留。
听到这个消息,青耕丢了手中茶杯,一刻不停地往那条山路赶去,那一日,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到后来愈下愈大,青耕赶到时,雨水冲刷了血水,一些暗红色却已经深入石头内部,看得触目惊心,他麻木的走在尸体中间,他在寻找,寻找一个人,一个眉骨清冽的女子,可最后,他只看到那女子安详地躺在轿中,嘴角仍旧是波澜不惊的笑容,不知那些土匪,看到她仰头微笑的时候,可有动了一丝丝的恻隐之心。
青耕很冷静,他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亲自把每一具尸体入葬,为他们立碑,单是这件事他就忙了五天,这里死的,不单单是李府上下一百多条人命,还有那个与李采薇有着婚约的韩府少爷岁带领的韩府众人,总共三百余条人命,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人情冷暖,在这烽火连天的乱世之中愈见突出。
安葬好这些人,青耕一步步走上了山,据说,那里有一窝土匪,既是坏人,他吃掉他们也没什么可惜的吧。
那一夜,祁湳山上,五百多个土匪全部被人杀死,从那里流出的河水染上了鲜红的颜色,整整四日,河水的颜色才渐渐退去,那座山后来改名为宁山,山上草木茂盛,再也没有了土匪,据说,那是一座被诅咒的山,人在那山上是活不下去的。
还有人说,原先山上的五百号人,根本就不是土匪,是官兵,兵荒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