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搬过去跟二哥他们挤一处,因着有二嫂在,他一个小叔子还觉得多有不自在,索性自个一个人,仍住在那地方,其实在他看来,住着跟以前也并没有什么差别,想当初二哥虽说跟他一起住着,可也总三五不时的外出不在家,他一个人吃住也都早已习惯。
要说崔氏这个二嫂吧,人也算和气,不过是真的和气,还是只表面和气,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他们相处的时间也并不长,逢年过节礼貌性的来往,难得回一趟家,自会好好表现,又岂会乱发脾气,当然,对阿爷这个长辈还是很恭敬,对她这个小姑子,也表现得相当的友善,寻常的玩意儿,吃的喝的,三五不时的,也都会派人送些过来。
要说赵松梅手底下,也有几个可使呼之人,想当初钱氏进门时,她也曾特意派人去打听过,对其人品性情也都有所了解,这才得以顺利进门来。
而崔氏么,却是府城崔家的闺女,府城虽隔得远,但真要有心去打听什么事,也不是难事,但怪就怪在这个崔家,他不是一般人家,这样屹立几百年不倒的人家,你要想打出点什么事来,真是千难万难,所以说,崔氏的为人如何,是好是坏她打听不出来,这完全不是她不尽力,而是力所不能及也,不过好在崔氏与赵松树两人,也算琴瑟和鸣,夫妻恩爱,以平常所见其言行,也没有什么差错,与钱氏妯娌间的关系,也算友好。
要说不友好也不可能,两人又不住一处,平时各忙各的,逢年过节难得聚一处,也都是客客气气的,都知道人兄弟感情好,她们要是闹点什么事出来,那是谁也别想讨得了好。
赵松梅对崔氏这个二嫂,还是挺满意的,其实她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品性不坏,对自己哥哥好,且不在家里闹内乱,就算有其他的毛病,她都能忍耐。
至于三哥赵松林,从他十三岁那年出门后,就没有回来过,不过每月一封家书,却也没断过,知道他平平安安的,就算不能时常回来,大家也没什么太过挂念,毕竟他现在也有自己的前程,云州城的校尉,也算是个官身,这在赵家来说,也很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不过当兵打仗,总是有很高的危险性,所以一家人也没有宣扬出来,除了他们自家几个人知道外,外人并不知道。
想他如今也是十八岁的年纪了,赵松梅就算有心操心他的亲事,可隔得天长地远的,也是有心无力,索性不管了,只在信中提点几句,让他自个看着合适的就自己把终身大事给解决了,虽然觉得有点不负责任,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了,谁叫他跑这么远呢。
而赵松材虽说也到成亲的年纪,不过他今年要下场考秀才功名,所以这亲事上,还得等一等,用阿爷的话来说,就是有功名在身时,更好说人家,虽然如今他一介白身,上门提亲的人也不少,毕竟赵家的家世摆在这儿,且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