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现的越犹豫不决、懦弱没有主见,杨勉越是放心不已,对着梁山伯再三保证,甚至连赌咒发誓都用了,这才得到了梁山伯的感激言语。
见“搞定”了这位年轻的县令,杨勉志得意满的带着主簿、皂隶等人走了,只留下梁山伯等人。
“令公,那这些粮食还点不点?”
几个库曹犹犹豫豫地问。
“暂时不点了吧。”
梁山伯摆了摆手,“在这库房里呆了半天也是憋闷,我头晕的很,要回去休息休息。”
谢绝了库曹们的相送,梁山伯几人走出了粮仓。
“嘁,知道的那是上任县丞,不知道还以为他是县令呢!”
一出门,一直装沉默的祝英台不屑地撇了撇嘴。
“在这鄞县,杨勉与县令也没有什么区别。上任县令常常昏睡不出,理事的就都是这县丞。”
梁山伯摇摇头。
“他一手遮天惯了,我们只能小心行事,以免他狗急跳墙,做出什么出人意料之事。”
祝英台是个好奇心重的,见梁山伯表情沉郁,忍不住询问:“刚刚杨勉拽着你说了些什么?”
“说的是这鄞县的‘水’。”“
梁山伯叹气,一语双关道:
“……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啊。”
“我这县令想熬过今年夏天,怕是难。”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马百万:(不屑)才一年三千石的亏空,就让你愁成这样?我爹的粮缺我一个人就补上了!
梁山伯:(和县吏斗智斗勇中)……我恨你。
(拼不了爹也拼不了儿子的人生没法过了!)
第224章 蓄意巧合
马文才从祝英楼那里回来的时候, 整个人都散发着阴郁的气质。哪怕是对人脸色最不敏感的傅歧,都有些害怕的离得远了些。
回到屋中的马文才开始给父母写信,然而几乎是没写多少就揉成一团丢掉重写, 没一会儿,他的脚下就已经堆出了小山一般的纸团。
写着写着, 马文才突然将笔使劲一掷,神色沉重地走出了内室。
傅歧对那些纸团实在是好奇,可又没胆子跑过去打开一两个看看写的是什么, 窝在内室里活生生快将自己憋死。
最后只好跑出去在学馆里乱逛,想要透透气。
这一逛,就让他逛出个大为解气之事。
随着“天子门生”的确定, 有许多本来就是为了名额来的士生大感这条路子已经无望,便开始吩咐随扈收拾东西, 只等着谢举一离开五馆, 便要回家里去。
毕竟很多人来五馆只是图那个名头, 对读书求学并没有什么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