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节(3 / 8)

然而平静一阵之后,石咏再次完成了自我调节——科技树这东西,有时很难说到底该是什么个顺序。就拿玻璃来说吧,其实玻璃这种材料,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历经各朝各代,都只作为制作精美工艺品的材料出现,却始终不是主流。但是一直到了近现代,这种材料才终于获得无限生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因此,石咏想,这科技树,点了便点了,大不了就亮亮堂堂地挂在这儿,总会有后人来继续完善,接着点下一盏。

想到这里,石咏的心态就放平了,能制出自行车便好,便制不出,或是制出了以后有些缺陷,也能留待后代的有识之士进一步加以完善,等着其他领域的科技手段慢慢跟上来。

岂知他心态一旦放平,问题反倒迎刃而解。石咏向其余工匠讨教了一些当代的传动装置所用的材料,终于得到了灵感——可以用皮带来代替滚子链,作为传动装置。经过特殊糅制方法,做成的皮带,坚韧而有弹性,在后世也有用于传动装置使用的。石咏便顺着这个思路,改变了传统自行车链条的设计,用皮带套齿轮完成自行车的动力装置。

这种设备的强度自然与后世的滚子链没法儿相提并论,但是在眼下却很实用——皮革容易得而且价格很便宜,在真正的钢铁产业链形成之前,这怕是滚子链最好的替代品。虽然皮带可能比较容易坏,但是一辆车可以一次性配备很多备用皮带,一旦坏了,换上就是。

于是乎,石咏的“初代”自行车,竟就这么生产出来。石咏自己试过,只要不是猛蹬猛踩,或是负重上坡,随意骑一骑,真的没问题。甚至他自己也尝试过,不用传送设备,甚至不骑上车,只侧立着,在平地上蹬一蹬,那速度也是嗖嗖的。迅逾奔马是不可能,但是比起市面上常用的马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十六阿哥见了石咏又折腾出了一件新物事,心痒难搔,但是自矜身份,石咏推荐了多次,他到底还是没曾试过。倒是随父亲前来圆明园小住的四阿哥弘历与五阿哥弘昼偶尔见了石咏尝试这件东西,都觉新奇得不行,一下子都上来缠着石咏,师父长师父短的。这两个小子,石咏各自教了两年,从没叫师父叫的这么亲热过。

于是,在两个小阿哥的强烈要求下,与十六阿哥的旁敲侧击之下,石咏总共给雍亲王府送了四辆大小不同的“自行车”,并且请了一位王府里专门负责弓马教习与小阿哥安全保卫工作的弓马师傅,专门教了这自行车怎么给车胎打气、换车胎、换链条,调整座椅高度,以及怎么骑这车。

待将怎么骑这车教会了弓马师傅之后,石咏又与十六阿哥一道,专程禀明了雍亲王,又亲自演示了这东西的“骑法儿”,总算让这位冷面王点了头,同意让这两个小阿哥在教习的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