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了。
李坚坐在办公椅上,津津有味的看着手里的京华日报。
“嚯,还别说,这京华日报虽说改版了,但还是那个味,就这真是搞不懂为什么要改版,不过是新瓶装老酒,编辑都还是那些编辑,要想搞出新东西来,除非给报社里来一次大清洗,把那些老编辑们都给辞掉。”
“不过也没有必要,这种风格也蛮好的。”
李坚一边看着京华日报上对地下交通站的大肆赞扬,一边对报刊所使用的文字风格进行点评。
他以前就是在京城总局工作,作为文化总局的重要干部,他和京华日报的总编辑私交也不错,经常也是会看一下京华日报的报刊。
所以,对于京华日报的报刊,李坚是相当熟悉的。
或许是看习惯了的缘故,看起京华日报的文章,他总觉得很顺眼。
看完这张报纸,李坚将手里的京华日报报刊放在办公桌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
“京华日报这次倒是挺有眼光,从很早之前就盯着地下交通站进行报道,在地下交通站相关的热度里,京华日报的影子是最多的,估计没少从这次热度盛宴里捞到好处。”
李坚暗戳戳的想着。
想了一会儿京华日报的情况,李坚又想到了自己。
地下交通站的成绩,可以说已经好到毋庸置疑了。
百分之三点九三的收视率,完全可以笑傲同期的其它所有电视剧。
甚至不光光是同期的电视剧,三年里,地下交通站的收视率是最高的。
也就是三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幸福爱河,收视率破了百分之四。
而在那部电视剧之前,又有两年的时间,电视行业没有出现收视率破四的电视剧。
地下交通站给李坚带来的荣耀,比宝莲灯还要多得多。
在地下交通站开播之前,李坚还深深的担忧了一段时间,他当时就想着,不说地下交通站成绩能和宝莲灯相比,只要地下交通站的收视率能破百分之二,那就足够了。
而最终的成绩谁能想到,地下交通站的收视率不仅破了百分之二,还差点破了百分之四。
还有一个原因,在某些方面来说,地下交通站的地位和分量,不是宝莲灯所能比拟的。
这不光是在收视率方面,虽然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题材的创新和对电视剧行业的贡献上,宝莲灯不低也不差,但是地下交通站却要比宝莲灯要强太多了。
单单是情景喜剧这么一个新类型喜剧的概念,就让许多导演直呼“卧槽”。
现在国内出现一股‘情景喜剧热’,就是最好的证据。
现在正是李坚能不能更进一步的关键时刻,李坚是一丝一毫都不敢放松,生怕出了什么差池。
总局的一位副局长要退休,这个副局长的位置,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