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节(2 / 4)

凭票或者凭证供应。

实在是让人头大。

原本供销社就是沟通城乡的部门,把农村的农产品送到城里去,把城里的工业品下乡,结果现在城里的东西这个要票那个不给货,连本来一个月一包的火柴现在都限制!

工业品下乡受限制,可农产品还一个劲地催催催呢!

鸡蛋要求比去年多收百分之三十,猪肉要求多百分之二十……

现在社员家里都没有鸡和猪,从哪里去多收啊?鸡蛋和猪比去年已经减少百分之五十不止!

这时候冯如跟他汇报说有生产队来送蘑菇。

夏主任还以为人家消遣他呢,“我还想吃蘑菇呢,还蘑菇,现在一个个都闲出蘑菇来。”

要是再没有货,供销社也不用这么多售货员,有俩就够,全都回家种地去吧。

冯如道:“主任,是先锋大队来送蘑菇,他们春天的时候不是盖了个蘑菇大棚吗?现在来送货呢,让你给定个价。”

“什么?送蘑菇?”夏主任蹭得站起来,“走,去看看!”

他随着冯如快步来到仓库,没看着人先看见地上四个柳条编的篓子,里面装着小伞一样的蘑菇。

是真的!

不是消遣他的!

他三两步冲过来,蹲在篓子跟前,“蘑菇啊!”

周明愈道:“夏主任,帮我们蘑菇定个价吧。”

要定价的话还真有点麻烦呢,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成批进过蘑菇,每次都是有老乡去地里采蘑菇自己不舍的吃就去集市上倒卖,偶尔送到供销社来并不能定期供应。

所以城里的国营菜场也没有定量供应鲜蘑菇的习惯,顶多会有点干蘑菇,还见不到就被人抢了。

要是自己供销社能定期供应蘑菇,那……那可是大功一件啊。

他看就这么四篓子蘑菇,估计根本到不了菜场,直接就会被送到县委大院的食堂里去。

那可都是自己的功劳啊。

“周明愈,你们队多久能供应一批?”夏主任两眼发光。

周明愈道:“一个月能有三次吧,一次至少四篓子。”这是保守估计,按照莫茹的说法肯定会翻倍的。

夏主任激动道:“三次可以,每一次能不能多一些?”

周明愈挠挠头有点为难道:“主任,这个得看产量,我们也不好说,毕竟咱们也不是蘑菇,不知道它每天到底要咋长,万一心情不好长得慢呢?”

几人笑起来。

原本平日比较严肃的夏主任也笑了笑,“不错啊,挺好,挺好的。”

他拿起一块蘑菇来看看,又拿起几片来看看,有不同的品种呢。

“这种蘑菇要怎么定价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