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就是小味轩,林娇杏也推出了以粉条为主的菜式,有老食客来吃饭的时候,就免费赠送上一份,人家走的时候,同样的送上一小把粉条。
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的,林娇杏迅速打开了粉条的知名度,那些吃过以后,喜欢这个口味的,就来问林娇杏,哪里有卖粉条的,林娇杏就不失时机的把莫家的干货铺子推了出来。
粉条因为吃起来筋道,做起来也不复杂,最重要的是能长时间存放,所以刚一打开销路,销量便日益递增,据干货铺子的掌柜说,有不少外地人都慕名前来购买。
现在天还不冷,能吃的菜还算多,等到了冬天,天冷了,那时候基本上没啥菜可吃了,相信粉条的销量还会往上涨。
做生意最讲究的是要抢得先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最有钱赚。
后来虽然也有其他人尝试着做粉条,可因为不得要领,做出来的粉条,总归是比不上莫家铺子的粉条。
反正大伙儿早就认准了,要想吃好吃的粉条,就得去莫家干货铺子买,那里卖的才最正宗。
林娇杏的粉条顺顺当当的推了出去,槐花婶子的小食摊的生意也不错。
槐花婶子的小食摊跟小味轩不在一条街,是在另一条街的一个十字路口,不算繁华,可来来往往的人也不少。
再加上槐花婶子的手艺,算是得了林娇杏的真传,来食摊上吃饭的,虽不能用顾客盈门来形容,可到饭点的时候,也是座无虚席,一个月赚上几两银子,是不在话下的。
林娇杏算是把槐花婶子一家都抬了起来,村里人羡慕的有,眼红的也有,当然,象何氏这种人,就是嫉恨了。
当初是林娇杏把方庆梅招到了小味轩,何氏一个月才有一两银子的进帐,要说起来,林娇杏已经算是很照顾方有根一家了。
可何氏这个人,不是个懂得感恩的,而且她还是个贪心的,方庆梅那一两银子,已经满足不了她了,她还想要更多,尤其是得知槐花婶子一家是林娇杏抬起来的,她就在家冲着方有根大发脾气,说林娇杏胳膊肘往外拐,宁肯把好处便宜了外人,也不肯多照顾一下他们这一门子人。
“她现在都已经自立门户了,跟咱这一门子也没啥关系了,她愿意抬谁就抬谁,咋能叫胳膊肘往外拐啊?”
方有根不反驳还好,他刚一反驳,便挨了何氏一巴掌。
“她再自立门户,她也是咱爹的未亡人,跟咱这一门子,也有扯不清的关系!
再说了,眼下庆林和庆海不还在她那儿养着吗?那俩孩子不是方家的人吗?就冲着那俩孩子,她也得多照顾咱这一门子,咱们日子过的好了,咱日后能亏了那俩孩子吗?孩子虽然她养着,可日后孩子长大了,盖屋子,讨媳妇,不还得咱们操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