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短短的三年之中,这个小小的书院曾经无数次改变过皇城众人对它的印象。
从免费给穷苦人家修葺房屋,给无家可归的难民们建造民村,给边关将士们缝制冬衣鞋袜,甚至,还免费开放书楼。
对于学子们而言,书就是命根子。一般的平民家里可买不起书,国子监的学子们身份所在自然不缺书,私塾的课本大部分都是买的旧书,朝廷最大的书阁在翰林院,那是得考得功名的学子们才能一睹风采。而皇庄书院的书楼却是实实在在的免费阅读,甚至可以给你抄阅,前提是你必须给书院的学生们上一堂课,一本书一堂课何其简单,可是却也让无数的学子们抓破了脑袋。
你以为什么内容都可以搪塞吗?
阅书的外来学子何其多,特别是科考的时候,那简直是前仆后继的书生们都拥入了皇城。每日里书楼连过道都塞满了人,想要抄书,要么给银子,要么去讲学。你说人土人情,啊,大家都是外地来的,同一个州还好,同一个县,大家还是村子对村子,谁不知道谁家的风俗啊!你说的那些敢开口就有无数的孩子给堵得你哑口无言了。
你说奇人异事,哦,说得干巴巴孩子们嘘他,说得跌宕起伏孩子们还给掌声。问题是,来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大多是为了为朝廷卖命,读闲书的实在太少,有的说着说着就开始自己编书了,嗯,成果有好有坏。至于日后靠着编书赚住宿费什么的,然后成了一代话本大家那就是后话了。
第一批学子谢师宴的时候,皇帝就来了,还带来了一批太医院培养出来的新晋太医。皇帝站在高处发表了一番激昂的鼓励话语,然后大手一挥,就把这批新出炉的小子们全部送往了各地边界的驻军处。
干什么?自然是……屯田戎边。
魏亦回来后,给皇帝带来了西蒙的边贸协议,还有就是屯田戎边的建议。
将边界的驻军有条件的召回,余下的全部就地安营扎寨落地生根。没战事的时候,将士们就地解散,搞城建的搞城建,种地的种地,有战事的时候,立马召集上阵杀敌。既然解决了退役老兵们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战事。
唯一的问题是,驻军都是男丁,没有女人!
当然,边境上也有村庄,不过一个常年遭遇战事的村子有多少人啊?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啊?哪怕村里的男丁十步存一了,所有的女人都二嫁那也不够几万大军分的啊!
皇帝第一次感觉到大楚缺女人,奇缺啊!
这一个圣旨下去,得有多少光棍出现啊!皇帝好愁,他自己也是光棍来着,自己的人生大事都还没解决反而要操心那群兔崽子的传宗接代问题,那个气啊!
结果,一连半个月都脾气不好的皇帝难得去魏家晃荡,结果又遭受到了无数的打击。
魏亦,他媳妇又怀上了!皇帝想着魏亦对朝廷的贡献,就地把魏亦的官职给提了提,升到了四品。
魏凭,将军府的老大难了,结果最近往书院跑得那个勤快,据魏溪透露,他可能盯上了书院里的某位女先生,正一天到晚的频繁去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