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但大多是一个两个。出现十六个小孩做各种游戏,过去说是宣德以后才有,但其实永乐就有了,但不多见,而这件在永乐中又是最早的。”
吴天缘趁着难得的机会,尽量多吸收明代能量,然后跟葛老交流着,不断学习大藏家的心得。
“现在拍卖场突然冒出一件好东西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必须要考虑是怎么回事?比如说1930年代或者更早,在一些重要展览会上展出过,或某本书上就已经有过记载,这就谁都没话说了。像我们这件永乐十六子,在好几本书上都有。”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从未露面,但它的流传经历相对比较靠谱。比如有的法国人祖上曾参加过八国联军到过故宫,那他拿出来的东西,你可以相信。有的则完全是乱编,故事很生动,但经不起推敲。”
“这些故事一定要仔细核实,必须确确实实有这回事才能相信,即便是书上曾记载过。现在也有人在书上做手脚,所以必须特别小心。如果没有这种来历,我觉得对文物的断代必须要有四方面的依据:一、可靠的文献记载;二、确切纪年的墓葬出土的实物标本;三、古代遗址;四、窑址。这四个方面哪怕只一两项确实可靠,就可下结沦。”
“以前的收藏家和现在的收藏家,心态上有点不一样,出发点也不同。有多余的钱,看到喜欢的东西买来自己玩的人,过去香港称之为“玩家”,以此做买卖的叫“行家”。”
“行家和玩家泾渭分明,行家想的是,这个东西我买了以后,转手能卖多少。玩家想的是什么东西好玩,自己喜欢。现在又出现一种叫“炒家”,他们比行家还厉害,都是土豪,过去他们炒股票、房地产,现在就来炒古董。”
葛老长叹道:“对于收藏家来说,卖东西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生意失败,不得不卖,这样的例子不少。再有是喜欢的人不在了,下面也没人接手,儿孙要分家,这些东西卖成钱是最方便的。对真正的收藏家,这些东西都是千挑万选自己喜欢的,哪个也舍不得。”
翟建民笑道:“很多人问我鉴定秘诀是什么?我就说鉴定其实没什么诀窍,就是多看,而且要仔细看,要把它看清楚。”
“就等于认识一个人,如果你只是看看照片,或者听人介绍,描述一番,没有用的!你得跟他直接接触,大家有了交往,再过一段时间,别人再怎么装他都装不像,你一看就知道不对,这就是最重要的。在香港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每年拍卖会都有几百件东西给你看。不管你买不买,你都可以拿起来看,有上手的机会。”
葛老笑道:“当然很多老先生也常来天民楼,像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冯先铭先生都跟我关系很好。耿先生比我大12岁,现在有92了,但他看东西基本上不戴眼镜,也很少拿放大镜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