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说,吾日三省吾身;也说,君子慎独;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是什么?何为修道?历经世事反倒是心迷神乱,无从说起。
本该是靠心心感知的文字章句忽然就成了科考的固定模式内容,不可差一字,不可勿一处。处心积虑的结果是铭记书本内容了,倒是对于交错引据各家经典相互印证反倒是离经叛道了一般。一帮躲起来的人就爱骂现世的读书人是一群书袋子,只负责装,就算不留神墨迹印在书袋上,想的却是用皂荚水揉搓清洗干净。倒是有几分佛家酒肉穿肠,佛祖在心的意思。这倒是保持先天愚笨秉性,不开窍不开悟的好办法。当真书本上得来的,原原本本还是书本上的样子,美其名曰,敬畏先贤,尊师重道。
城山这地方,算不上人杰地灵,文脉一途也不存在什么底蕴深厚一说。百余年里,基本上还是以农、渔为生,偶得一两个乡试秀才也是很了不起的。不过大概四十多年前,还真的有出过一个璀璨耀眼的读书人,才华艳绝,轰动京城。
就如历朝历代人们爱给身份离奇的人塑造各种怪诞传说,比如满室异香、夜吞北斗、日月同现的异状,“玄鸟生卵”、“吞神珠”、“践巨人足迹”等种种异象,一些古书还讲,圣人皆无父,感天而应。
熊猛,按理说是个霸气豪杰十足的名字。据说这孩子出生的时候,从山里头忽然窜出来一头白熊还拱坏了院子大门。如今大型猛兽本就不多见,更何况一头纯白没有杂色的熊,村里人渍渍称奇,说这孩子将来不得了。
结果一诞生,就逢三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差一点儿就夭折了。那江水泾流汇聚了周遭四条支流,水位倒也还算不低。经过这么一折腾,人们倒是拓出来一条水路——沿着汉江行船去往巴蜀之地。
在食物一途上,蜀地倒是花样百出,蜀中潮湿人们便多食辛辣,初到此地还难以适应,但是久居倒也渐成习惯,忽然间换回以往口味反倒显得寡淡无味。蜀地本就紧连终南山脉,山势延绵、钟灵毓秀。
谪仙人李太白少年便是居此后游历成都府入长安而才华名扬天下,加之一代诗圣杜工部于此结庐而居。名山大川也是甚多,嘉陵江、岷江蜿蜒迂回;天下名宗青城、峨眉钟灵毓秀,蜀中竹海、石窟佛崖、剑门蜀道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也是天底下有名的奇观。
游侠儿最喜这些个奇人异事、流言传说。少年郎最是向往行侠仗义、扬名天下,可以是为了一股精气神而活着,倒是年纪越长,世事磨砺愈多,反倒是越畏手畏脚,不敢有所变革。
莫不是规则的雷池之下,都是一群碌碌可怜之辈?
山城这地方原本是不吃鱼的,谈不上什么宗教信仰,也没有什么鱼跃龙门、锦鲤报恩的神异事件。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