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过去两个时辰,你作业写得是不是太快了?
霍文钟非常诚恳道:“皇上圣明,为何不将此事告于皇上,以待圣裁?”
“你——”聂冬差点就要破口大骂你逗我玩呢?想了半天就想出个这?
等等……
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啊。
在一抬头看见霍文钟那张善良的脸。
“无论是禁海还是开海禁,都不是咱们能够做主的,将此事之事说于圣上,自有定断。”
“然而褚成沛的事……”聂冬有些不放心。
“胜负乃兵家常事……”霍文钟缓缓将商定好的计策缓缓说出。
将眼光局限在池安简直就是傻了啊,你能指望你的对手来支持你的决策么,要争取的从来都是裁判啊亲!又不要朝廷出粮食,又不要朝廷出兵,自家打海盗,赢了皇上面子上有光,输了也没什么,反正远在京城的朝廷又没损失一兵一卒。
你说皇上是同意呢还是同意呢还是同意呢?
霍文钟心眼多啊,他还特地给在京城的周阳侯打了个招呼,让他活动一下可以动用的言官们在造造势。在还没有形成党争的朝代,言官们还是相对比较纯洁的,然而霍文钟的小黑手却伸了过去。虽然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舆论战,可看到他亲爹在博陵的几场示范后,隐约摸到了一点。
小皇帝陈睿对博陵侯感官不行,反对一直活在博陵侯魔爪下的霍文钟却很同情。霍文钟正儿八经的折子是在京城里关于池安之事的舆论冒头后才到的。
写的无比可怜。
陈睿看着他的的折子,也颇为感慨。
折子里首先陈述了自己的失职,把给太后娘娘的寿礼给丢了,此乃无能(哎也不能全怪你啊。)。又写了父亲的忧心,此乃不孝。(呵呵,是博陵侯又发疯了吧……)既无能又不孝,实是不堪任用,打了辞职的报告,望皇帝批准。
鉴于霍文钟一向的正面表现,陈睿对这封折子的内容并没有过多怀疑,又翻了翻近段时间池安来的折子,其中一封密折来告状池安某地县令不顾朝廷法纪,私自招募家丁训练,这是有造-反的嫌疑啊!
陈睿笑了笑。这是拿朕当傻子么,什么造反,肯定是当地县令在抵御海寇,不过是碍着禁海令,不能光明正大的出海罢了。凡是当皇帝的,都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小事,陈睿并未放在心上,也不要去整治什么。反倒是这封密折提醒了他,海寇为了抢粮食,还会冒险深入内陆之中。博陵侯的船被抢,也不是什么非常意外的事了。
对于霍文钟的折子,陈睿批的很快:“卿不必忧虑……”耐心安慰了几句,表示不会追究太大的责任。池安也表示给予补偿了,证明朕手底下的大臣们都是很有爱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