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 / 10)

大都规划整齐,井然有序,宫殿富丽堂皇,殿宇楼台美丽深邃,金碧流辉,是辽、金时代无法相比的。为了满足对南方物资的需要,元代还开挖了自杭州北上,经过今山东和河北,直到中都城下的运河(即今京杭大运河前身)。

明初称这里为北平。朱元璋死后数年,原分封在北平的藩王朱棣率兵南下,推翻朱元璋的继承人建文帝,自己称帝(即明成祖),开始准备迁都北平。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称北京顺天府,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明代花了15年的时间,对元代的大都城进行了重大改造。在元大内的旧址稍南,大规模改建了紫禁城和皇城,周围加凿了护城河。此外,还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天坛、山川坛(后改称先农坛)和分布在东、西、北三郊的日坛、月坛和地坛,基本奠定了北京旧城的基础。清代完全沿袭了明朝的北京城,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但清朝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北京西郊营建了规模空前、华丽非凡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离宫建筑群。

元、明、清三代,北京的经济、文化十分繁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元大都情况,他说“你们必须知道,那里有一个又大又繁华的古城叫作汗八里”,城市商业发达,货物众多,“外国巨价异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明清时,北京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繁华都市。店铺众多,来自各地的货物应有尽有。清代宣武、正阳、崇文三门外最为繁华,富商巨贾多在此经营工商业,货行会馆林立,小商摊贩蜂攒蚁聚,酒楼茶肆鳞次栉比。

北京也是当时闻名中外的文化名都。明代北京国子监学生最多的时候达万余人。我国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就是在这里编撰的。北京是古代著名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成长的摇篮,民族文化的瑰宝京剧也诞生在这里。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都在这里写出了传世之作。

从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到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担任过53年的统一王朝的都城。在五大古都中,南京担任统一王朝都城的时间远比其他古都短。但是,在明以前,南京曾长期担任过南方割据政权的都城。

我国南方地域广大,历史上以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较早。南京正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东距长江入海口只有三四百公里,北入淮河流域与华北平原相接。北面沿长江一带及东郊、南郊低山丘陵起伏,对市区形成三面环抱的地理形势。东汉末年,刘备曾到过秣陵(今江苏南京市以南),看见这一带江山雄秀,于是劝孙权以此为统治中心。后来孙权定吴国国都于此,称之为建业,南京开始跨入古都行列。

西晋末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