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为什么会果断拒绝执失,正因为十七尊重执失,确认执失是真心的,才会拒绝他,不然总不能一直吊着执失,过个几年,再说:对不住,我觉得我还是不能答应,你再去找一个吧……
古代的话如果不直接拒绝,别人会当做她默认的,所以果断一点对双方都好。
十七两辈子都没有恋爱经历,在对待爱情方面比较粗暴直接,如果确定目前不能接受,就拒绝,至于以后怎么样,不在她的控制之中,她能做到的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喜不喜欢的,才会犹豫迟疑。
另一个原因后面会讲到……
第69章
“公主留步。”
散学后, 儒学士叫住裴英娘,颤颤巍巍走到她面前, 郑重作个揖, “某有个不情之请。”
裴英娘停在回廊台阶前,很想说既然您老都说是不合情理的请求了, 那么干脆就不请吧!不过儒学士对她很好,不仅耐心教导她, 不厌其烦帮她讲解典故, 还处处为她着想, 顾忌到她的养女身份,在李治和武皇后面前夸奖她时, 既能哄得帝后高兴,又不会给她招致麻烦,如此用心良苦, 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
虽说还没到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的地步, 但儒学士无疑是个好人。
裴英娘平素很尊重儒学士, 还了一礼, 含笑道:“先生但说无妨。”
儒学士从袖中抽出一叠纸卷, “此乃某几位好友所作, 虽然用词粗了些, 但胜在用句颇有新意,望公主闲时一观。”
裴英娘示意身后的半夏上前接过纸卷,“能得先生一句夸赞, 必然是锦绣文章,学生一定会用心研读。”
儒学士捋须笑道:“并非文章。”
裴英娘长眉微微一挑,抽出一张边缘有毛边的纸张,粗略看一眼,原来是一篇诗赋。
她不大懂吟诗作赋,但直觉儒学士给她的几首诗应该都写得很好。
儒学士似乎不放心,忍不住重复一句:“务请公主拨冗一读。”
裴英娘顿时了悟,原来儒学士想要献诗啊!
彼时交通不发达,消息传递靠快马运送。
交通闭塞,自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发展。长安城这种繁华都市固然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但出了长安城,就是大片荒芜山野,城镇乡野地方的老百姓们还在为温饱奔波,一日能吃两顿饱饭,便算是老天保佑,大部分人基本上目不识丁。
藏书典籍由各大世家垄断,朝廷藏书和学院藏书只供官吏学子借阅,平常老百姓不得其门而入。谁家能找出一两本书,就算是殷实人家了。
在这个朝代,文化是专属于权贵阶层的。
文人们有时候为了找人问询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