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2 / 6)

来天子脚下作最后一搏。

头一次听儒学士提起永安公主时,他觉得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只不过是个不懂民情、靠结交文人来博取名声的富贵女郎。及至公主府的家仆找上门的那一刻,他心里还是忐忑不安,自我安慰:就算公主是沽名钓誉之人,她能如此重视他们这些落魄学子,已经比他预料中的好多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要公主愿意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必须谨记公主的恩德,回报公主的知遇之恩。

后来公主给予他们的信任和倚重远远超出卢雪照的想象。重用人才,不在于礼遇甚厚,也不在于赏赐的金银财宝,而在于知人善用,合理地分配差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并且不断进步。

朋友们觉得公主让卢雪照为她代笔,轻慢了他的才华品格,他们哪里知道,卢雪照求之不得!

他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甘心归隐田园的靖节先生,他寒窗十年,苦读不辍,为的就是出人头地,名扬四海!品性高洁又如何?柴米油盐,样样都要靠铜钱换取,他不事生产,如果还不放下架子,一家子老小,都得陪着他忍饥挨饿。

公主从他的文章中看出他的志向,给他青云直上的机会,他欣喜若狂还来不及,哪会因为写几篇奉承的文章就撂挑子不干。

卢雪照感慨之时,两位老汉争着把考核的事讲解给他听。

公主可以随意差遣家奴、健仆,跟随者众,仆从如云。但因为公主不断开办工坊,因此人手远远不够,开始陆续从坊间招录工匠。

一开始,百姓们怕被录用了之后会沦为公主的私奴,应者寥寥。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一般人不愿屈身为奴。

只有几个实在走投无路的闲汉,看到府中管事给出的工钱甚为优厚,硬着头皮前去应选。

那时候有多少人嘲笑那几个闲汉,现在就有多少人羡慕他们的好运气:这才没两年,一个个都置办了宅子,娶了媳妇,连壮牛、牛车都买上了!

不少人肠子都悔青了——他们怎么就迟疑了呢?公主想要扩充府中奴仆的话,随便掏出几十万钱,就能从东西市买到一堆身强体壮的男奴,怎么会欺压平民百姓呢!

如今公主名下的工坊不愁找不到壮劳力,一听说管事要招人,百姓们立刻蜂拥而至,打破头也要抢到考核的机会。

考核不问籍贯出身,一则看身体是否健壮,二则看懂不懂农活或是工艺,三则看是不是能写会算,四则看脑瓜子灵不灵活,还有一项,是专门给那些会一点偏门左道的开设的,只要有擅长的本事——不管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本事,就能前去应选。

老汉絮絮叨叨和卢雪照一一道来:“有人说自己能从天上云彩的形状判断天气,有人的耳朵特别好使,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