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一直远远跟在车驾后面,等着合适的时机出面和她相见。
然而她并未见过对方,不知是敌是友。
裴英娘心念电转,手指叩在车窗上,轻轻敲了两下。
蔡四郎会意,朗声道:“你认错人了。”
当即不和男人废话,挽起缰绳,压低声音和左右扈从道:“回相王府。”
男人噎了一下,眼睁睁看着裴英娘一行人扬长而去。
他挠挠脑袋,傻了半天,怔怔道:“不是说中原人讲究礼仪,从不撒谎的吗?”
第93章
吐蕃使臣此次入朝的准备非常充分, 不仅随行带来吐蕃赞普亲笔所撰的求亲书和各种奇珍珠宝等礼物, 还对皇室成员了如指掌。
使臣尚陵钦恭敬谦逊,举止有度,先在大殿之上热情恭贺李治和武皇后即将送太平公主出阁,然后点名他们的赞普想要迎娶永安公主。
尚陵钦用地道的汉话笑言:正好可以喜上加喜, 双喜临门。
裴宰相不无遗憾地道,可惜永安公主已然改姓武氏,为仙逝的国公爷和荣国夫人祈福, 公主品阶虽在, 但身份所限, 无法匹配吐蕃赞普。
尚陵钦笑眯眯说,他们不在乎永安公主是李姓还是武姓,总归是帝后养大的闺女,吐蕃王廷愿意以王后之礼迎娶天后侄女。
众人哗然。
吐蕃不仅提前得知李令月即将出阁,偷偷调换了国书,还将裴英娘的身份调查得一清二楚, 明显是有备而来啊!
李治不由后怕:吐蕃怎么会忽然改变求亲人选?吐蕃王室不是一直想求娶一个血统纯正的嫡出公主吗?
还有,是谁把小十七的来历告知吐蕃的?
如果吐蕃使臣仅仅只是知道小十七的出身家世也就罢了——这个只要稍加打听就能查清楚, 但是尚陵钦言谈间提及新城, 竟然连小十七酷似新城也知道, 这就不简单了。
这时候李治不得不庆幸李旦的未雨绸缪,不是李旦一再逼迫他下决定的话,他不会让小十七出家修道。假如小十七没有修道,他根本想不出其他理由去搪塞吐蕃使臣, 那么,他岂不是得答应吐蕃的请求,把小十七送去吐蕃和亲?
李治和武皇后对望一眼,帝后二人没有丝毫犹豫,以裴英娘已然出家修道为由,当场回绝吐蕃使臣。
吐蕃使臣很不服气。
朝中大臣也和李治一样,惊疑不定:吐蕃想要迎娶的人不是太平公主吗?怎么悄无声息就换人了?
众人掩下惊诧和疑惑,乐呵呵和使臣打太极,暂时把请婚的事敷衍过去——太平公主婚期已定,你们别想了。永安公主?也别肖想了!没看到宰相们为了替家中儿孙争抢尚主的资格,已经打得头破血流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