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球进攻的低迷。
伊莱-曼宁的表现依旧起伏不定,常规赛传球3238码,二十记达阵,十一记抄截,赛季四分卫评分86.4,整体来说没有太多亮点——毕竟,对于优秀四分卫来说,四千码赛季才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客观来说,缺少有力进攻武器是重要原因之一,外接手和近端锋全部都是籍籍无名的蓝领,甚至迫使考夫林不得不多次选择双跑卫战术,用全卫麦迪逊-海杰考克(Madison-Hedgecock)来遮人眼目。
但是,面对如此困难局面,小曼宁依旧能够占据首发位置,并且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这就是他的能力:
战术执行到位,传球出手干脆,节奏掌控和时机把握也有着独到之处。
当初,库尔特-华纳在纽约巨人没有能够得到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考夫林认为华纳持球时间太长,严重打乱他的进攻战术,所以,考夫林宁愿牺牲成绩培养小曼宁,也不愿意用华纳来保证胜利,归根结底就是希望在纽约巨人建立自己的战术体系。
事实证明,考夫林成功了。
小曼宁的出手时间掌控确实出色,能快能慢,而且从不犹豫,当机立断、出手果决,这对于纽约巨人的进攻节奏把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即使小曼宁的状态不佳,考夫林也能够通过模版进攻来掌控主动权。
这些“套路”,也是陆一奇赛前研究的重点。
本赛季,作为卫冕冠军,纽约巨人的战术都被研究得透透彻彻,再加上小曼宁的状态回落,考夫林的临场调度也就更加重要起来。
从常规赛数据来看,纽约巨人两名外接手和一名近端锋作为传球目标的次数几乎是一致的,相差无几——在联盟之中,外接手作为传球目标的次数往往比近端锋高出30%乃至于50%,这才是常态。
而细细研究比赛录像就可以发现,近端锋的接球角色大部分都出现在三档短码数以及红区强硬推进之中,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两名外接手各自都只有四记达阵,近端锋凯文-伯斯却有六记入帐。
由此可见,考夫林对于整个进攻传跑调度的战术布局是有着清晰思路的,小曼宁的传球也是有迹可循的。
所以,关键时刻,陆一奇解读出了假跑真传战术,而伍德森则成功防守住了伯斯,后续的掉球回攻就是额外惊喜了——
顺带一提,这是伯斯本赛季的第一次掉球。
细节就能够看到,绿湾包装工防守组准确把握住纽约巨人的进攻命脉,确实是杀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本场比赛开始之前,人人都能够预料得到,陆一奇和考夫林之间的战术博弈必然是一场精彩较量,事实也的确如此,从开场第一波进